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连江 > 正文

海带与鲍鱼的“智”变:连江渔业的现代化答卷

2025-11-26 16:23:28 作者:陈小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瑜辉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连江11月26日讯 连江县,一片被东海环抱的闽东海岸,曾是中国传统渔业的缩影。而今,这里正悄然上演一场从“养殖”到“智造”的产业蜕变。

清晨六点,福建省天源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已是一片忙碌。一条条深绿色的海带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缓缓移动,经过清洗、漂烫、调味、压缩,最终变成即食海带结或压缩海带饼,等待发往日本、新加坡甚至欧美市场。与此同时,不远处的福建省沣运控股有限公司加工厂内,刚从连江海域捕捞上来的鲍鱼正通过原生海水运输系统,在一小时内进入液氮速冻生产线。

这两家企业——“沣运鲍鱼”与“亿天源牌海带”,近日双双入选2025年度福建省著名农业品牌初评名单。它们不仅是连江渔业现代化的又一见证,更是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

科技赋能:从“靠海吃海”到“科技养海”

在连江,“海带之乡”与“鲍鱼之乡”的双重身份,赋予这片海域独特的资源禀赋。然而,资源不等于竞争力。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天源水产与沣运鲍鱼给出了同样的答案:科技驱动。

天源水产作为“中国海带之乡”的龙头企业,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带晾晒厂”。其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海带经过多道工序成为即食海带结、压缩海带饼等高附加值产品。公司拥有多项专利,建立了从育苗到加工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其“亿天源”牌压缩海带泡发率高、口感脆嫩,远销欧美,成为连江海带走向世界的“名片”。

天源水产海带生产车间(图源:海连江)

沣运鲍鱼则聚焦鲍鱼从“活鲜”到“便捷食品”的转型。公司通过液氮速冻技术,在捕捞后1小时内完成漂烫与速冻,最大限度保留鲜嫩口感,同时搭建覆盖全国的前置仓网络,实现“产地直发、快速达家”,让内陆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海洋的鲜味。这一模式不仅让内陆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海洋的鲜味,更推动了鲍鱼从高端食材向日常便捷食品的转型。公司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其烹饪便捷性,以打破高端食材的消费壁垒。

沣运鲍鱼加工车间(图源:海连江)

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连江渔业的底色。从传统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智慧养海”,从粗加工到精深制造,科技的注入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重塑了渔业的生产方式和市场边界。

产业链升级: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

在连江,海带与鲍鱼的产业故事,不再局限于养殖环节的“单点突破”,而是演进为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协同共舞”。近年来,连江县大力推动“链式发展”,引导企业从养殖端向加工端、品牌端延伸,构建“育苗—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体系。

天源水产通过“公司+渔户+市场+科技”模式,带动当地渔民标准化养殖,并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保障,实现企业与渔民共赢。目前,公司年加工海带能力达6万吨,产品线涵盖烘干海带、即食海带、海带鱼丸、海带面等多元品类,构建起覆盖国内国际、线上线下的全方位销售网络。

沣运鲍鱼则建立了从种源研发、苗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到销售与服务的鲍鱼全产业链闭环。公司年处理鲍鱼能力达5000吨,开发出金汤、鲍汁、红烧等多口味预制菜系列,推动鲍鱼从“宴席食材”走向“日常消费”,产品远销北美、日本等地。

从单一养殖到全链布局,连江渔业正在告别以往“单打独斗”的分散模式,转向上下游紧密衔接、多方主体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政策支持:打造“海洋经济生态圈”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滋养。在连江,一套系统而务实的支持体系,正为“海洋经济生态圈”注入源源活力,让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底气十足。

作为福州市深远海养殖重点区域,连江通过专项规划分阶段布局养殖平台。省市两级提供专项资金超8300万元,对新增投入给予最高30%补贴。这一系列举措有效破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连江构建了“1+6+4”海洋科创体系,成立深海养殖联合研发中心。在智慧渔业建设方面,配备了鱼脸识别、水下摄像等智能系统,并通过建立“党建+金融”服务平台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创新渔业保险产品,显著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此基础上,连江着力打造“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发布鲍鱼价格指数。通过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行业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鼓励电商渠道拓展,助力企业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产业布局,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放眼全产业链发展,连江积极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创新推广“深远海装备+渔业+旅游”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大渔带小渔”机制,有效带动合作社和零散渔户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政策举措,为“沣运鲍鱼”和“亿天源海带”等品牌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提供了全方位支撑,成为连江打造“世界渔都”品牌的重要基石。

品牌效应:产业提质与渔民增收“双赢”

品牌,正成为连江渔业价值跃升的关键引擎。一枚枚“海连江”区域品牌标识,不仅让连江海味声名远扬,更牵引着整个产业向标准化、高品质迈进。

在区域品牌引领下,“连江鲍鱼”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企业品牌建设同步推进,天源水产的“浪涛牌”干海带获评福建省著名商标,沣运鲍鱼通过数字化营销拓展市场,推动产品从“宴席食材”向“日常消费”转型。

品牌效应的延伸显著改善了渔民收入结构。除了传统养殖收入,越来越多的渔民进入企业成为产业工人,或通过电商平台参与产品销售,实现“养殖+加工+服务”的多元收益。在连江县筱埕镇,全镇超过80%人口从事渔业相关行业,2024年预计有7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展现出品牌引领下的共同富裕效应。

通过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与品牌化营销,连江渔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天源水产“爆单”成为常态,沣运鲍鱼通过线上渠道持续增长,连江海产品成功打入北美、日本、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

连江的实践表明,传统渔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可以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整合与品牌打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天源水产与沣运鲍鱼的入选,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成功,更是连江县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案例。

随着这些企业继续在科技与品牌的双轨上疾驰,连江的海洋故事,必将从东海之滨,传向更远的世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专题推荐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