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福州月│《吴石遗墨》分享会点亮人才工作新坐标
| 2025-11-23 21:16: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1月23日讯(本网记者 陈巧玲 通讯员 林鹏群)冷月照初心,丹心照汗青。11月23日,在“人才福州月”活动深入推进的关键节点,“英雄福州城,血性福州人——《吴石遗墨》分享会”在南街街道三坊七巷社区启幕。来自高校学者、青年人才、青年诗人、本土作家、高层次技术人才齐聚坊巷间,在泛黄的信笺、遒劲的题字与鲜活的革命故事里,追寻福州籍革命烈士吴石将军的英雄足迹,让“忠诚担当、家国情怀”的红色基因,成为滋养新时代榕城人才成长的“精神养分”,构建起红色文化育人才、聚人才、兴人才的生动场景。
郑立介绍《吴石遗墨》。南街街道供图 一封家书藏着“家国大我”的精神密码。“吴石将军不仅是‘密使一号’,更是福州人才‘心怀故土、勇担使命’的精神标杆。”活动现场,《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郑立,手持由他策划出版的《吴石遗墨》书籍走上讲台,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那段峥嵘岁月。 “这封写于1948年的家书,是吴石将军写给家人的报平安信,字里行间没提一句个人安危,却反复叮嘱‘福州乃吾乡,若有需,当尽绵薄’。”郑立指着书籍中一封信笺上的字迹,揭秘将军“三重精神密码”:抉择之勇,在人生关键路口始终以“家国”为先,即便身陷险境仍坚守革命信仰;文脉之厚,遗墨中留存的《忆榕城》诗作,以“坊巷深深藏正气,闽江浩浩育英才”道尽对家乡的深情,尽显福州文人的家国情怀;清廉之骨,从“身无长物,唯书与笔”的文稿批注中,能看到将军一生两袖清风,即便身居要职,也始终以“俭”立身。
分享会现场。南街街道供图 “研究吴石将军,不是为了追忆历史,而是要让今天的人才明白:‘担当’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像将军一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郑立的分享,让现场不少青年人才红了眼眶——青年学生焉骅坦言:“之前只知道吴石将军是英雄,今天看到他的笔墨,才懂‘家国情怀’是刻在字里、落在实处的,这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是种激励。”
人才代表在签名墙签名留念。南街街道供图 沉浸式体验让红色精神“活”起来。不同于传统讲座,本次分享会以“场景化+互动化”打破时空界限,让红色精神在坊巷间“可触可感”。现场的签名墙前,各类人才代表郑重提笔,留下对英雄的敬意;签名墙旁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吴石将军旧居实拍纪录片,镜头里斑驳的砖墙、留存的书桌,与现场的遗墨影印件形成“隔空对话”,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轻声交流“原来将军就住在咱们三坊七巷”。
人才代表现场提问。南街街道供图 互动环节中,人才代表的提问直指“红色精神如何落地”:“作为文艺工作者,该怎么把吴石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郑立笑着回应:“可以从‘小切口’入手,比如把将军的诗作改编成朗诵,在坊巷里办‘移动分享会’,让红色故事走进日常,”郑立老师的回应引发在场人才代表的强烈共鸣。活动尾声,海峡集贤读诵社社长魏秀道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三坊七巷不仅有文脉,更有红色血脉。这次分享会,是坊巷文化与红色基因的‘双向奔赴’,更呼吁广大人才将英雄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 英雄之城育英雄,血性之地聚英才。《吴石遗墨》分享会的落幕,是红色文化赋能人才工作的新起点。未来,南街街道将持续深挖红色资源,搭建更多红色文化与人才成长的对接平台,让英雄精神成为人才成长的“精神灯塔”,引导广大人才以英雄为标杆,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让“英雄福州城”的底色更鲜明,让“血性福州人”的精神在人才队伍中代代相传。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