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数字贸易走廊跑出招商“加速度” 让“福州制造”走向世界
| 2025-11-14 09:46:53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闽江数字贸易走廊跑出招商“加速度” 让“福州制造”走向世界 帆影起闽江 数贸通全球 11月的三江口,闽江碧波粼粼,与岸边“榕城·江上图”嘉里产业园玻璃幕墙的光影交相辉映。走进这座印着“闽江数字贸易走廊”“做外贸、找自贸”等标识的写字楼,办公区里键盘轻敲与轻声沟通交织,屏幕上的跨境订单实时刷新,业务版图悄然遍及五洲,偶有英语、印尼语的跨境通话声穿插其间,满是“买卖通全球”的鲜活气息。
嘉里产业园。 “依托走廊的跨境专线,我们与印尼客户的对接效率大大提升,今年已实现3000万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预计全年服务金额能达1亿元。”印中商务(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俪佳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摆着印尼总统大学的合作牌匾,她指着电脑上实时跳动的跨境沟通界面说,“从政策匹配到资源对接,走廊的‘一站式’服务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这也是我们选择扎根这里的核心原因。” 作为全国首个“自贸+会展+跨境”的数字贸易全产业链集聚区,闽江数字贸易走廊(以下简称“走廊”)以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为起点,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全链条服务,成为企业出海的“黄金跳板”,每天都在上演着“中国企业链接世界”的生动故事。 自今年3月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正式启动以来,闽江数字贸易走廊已形成协议项目30多个,其中10个项目正式运营,为嘉里产业园打开招商“加速键”。这份“招商加速度”的背后,是政策、服务、生态与区位的多重赋能,也是这个数字贸易集聚区成为“出海热土”的关键密码。 米多多公司市场总监李巧倩带领青年参观闽江数字贸易走廊展厅。 政策“靶向破题”:让跨境痛点变发展亮点 “郭总,印尼那边的视频会议系统调试好了,下午3时可以准时连线。”印中商务的员工小林敲开办公室门,手里拿着的平板电脑上“WhatsApp”(国外通信软件)图标格外醒目。 这个在国内曾让跨境企业头疼的软件,如今在走廊里随时能稳定使用。“当初选择这里,正是看中三江口的核心区位优势,还有片区聚焦跨境贸易的发展定位与巨大潜力。”郭俪佳说,以前跟印尼方面对接很困难,双方用不同的通信软件,就算勉强对接上也可能出现突然断联的情况,这对服务开展印尼投资的客户产生了很大的障碍。现在楼里有福州首个园区跨境上网专线,网速快且稳定,再没有出现突然断联的情况。 这样的“精准解痛”,源于走廊对跨境企业需求的深度研判。仓山功能区管委会的招商团队,曾用半个月时间走访50多家跨境企业,最终梳理出“政策看不懂、网络不合规、融资没门路”三大核心痛点,推出“政策+基建+金融”的“三维服务体系”,精准戳中企业诉求。 “以往政策找企业,现在企业找政策。”这份便捷,就藏在《政策服务包1.0》的细节里。32条政策按跨境电商、数字物流等行业分类,配图表案例解读,通过“AI政策招商官”可快速匹配,甚至标注“找谁办”“带什么材料”,一目了然。 金融支持更是让中小企业吃下定心丸。走廊对接福州市8000万元跨境贸易专项补偿资金池,提供“跨境贷”“跨境保”等金融产品。同时,截至目前走廊内已有17家外贸企业拿到出口退税1006万元,1家生产型企业实现“免抵退”503万元,真正把政策用在企业发展刀刃上,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策温度。 米多多公司负责人指导学生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服务“全链护航”:从入驻到运营全程提速 12日上午10时,大道成物流科技旗下科技公司至简至一总部的装修现场一片忙碌。“我们6月底签约,7月就进场装修,这速度超出预期!”总经理甘俊奇说,从装修到备案,仓山功能区的绿色通道让效率大幅提升。 最让企业暖心的,是“未入驻先服务”的前置思维。这种“全程陪跑”的服务,从企业接触走廊的第一天就开始了。米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要做跨境孵化营,走廊帮忙对接高校资源,首期孵化营就来了40人;至简至一公司还未入驻,走廊就联动宁波大学商学院与其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牵线福州大型实体物流开展合作。“还没有入驻,我们就享受到了合作带来的好处。”甘俊奇感慨道。 这种效率,背后是仓山功能区与嘉里集团的政企协同招商机制:企业表达签约入驻意向后,仓山功能区负责政策解读与需求响应,嘉里集团同步对接办公场地、租金协商等商务事宜,双方无缝衔接压缩时间成本。米多多跨境展厅原计划三个月工期,在政企协同助力下,仅一个多月就完工,刚好赶上首期孵化营开营。 考虑到企业员工的生活刚需,仓山功能区还主动对接了周边学校、人才公寓等配套资源。“原本有几名技术骨干还在纠结通勤远的问题,现在一看楼下就是地铁6号线,想逛街有商场,想散心有公园,生活配套这么全,顾虑全打消了。”甘俊奇笑着说道。 印中商务(福州)有限公司与印尼总统大学开展合作,中外学生参观该公司。 生态“抱团生金”:从园区集聚到全域虹吸 “上次说的印尼留学生培训方案,我们再细化一下?”会议室里,米多多和印中商务的工作人员正热议合作。原本互不相识的两个企业,因为入驻走廊,很快成了“最佳拍档”:印中商务对接印尼总统大学,每年可以输送数十至上百名中国留学生,米多多则提供电商实操培训,学生毕业后很快就可以“上手”,成为印尼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才。 这样的“共生”氛围,园区内随处可见。米多多的跨境孵化营第二期报名人数增加了9倍,已培育13名学生创业者,聚焦纺织品、美妆等品类对接海外客户。米多多公司市场总监李巧倩说,创业青年不仅能共享米多多的供应链资源,还能通过走廊的“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快速对接物流、金融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解决跨境贸易中的难题。 至简至一也在生态协同中受益,依托走廊的“公铁水”多式联运资源,跨境物流时效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15%,并在走廊的政策引导和帮助下率先布局低空物流以及跨境物流的战略部署。印中商务借助走廊的桥梁作用,与米多多等企业达成合作,帮助它们对接印尼的投资政策与市场资源。“跟着走廊的生态走,资源更多了,信心更足了。”郭俪佳说。 走廊的“虹吸效应”还辐射到了园区外企业。聘哥购公司虽未入驻,却通过与走廊的合作,借助其平台资源与政策红利,实现了跨境业务的快速拓展。“我们平台上2000多家合作商户分散在各地,却能通过集体‘打包’共享政策红利,现在日单量3万余单,不少商户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公司CEO王丽生笑着说,“选对平台太重要了,就算不在园区里,走廊的‘磁场’也能带着我们跑得更快。” 聘哥购公司数十名员工正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未来“链通全球”:擦亮数字贸易“闽江样板” “这就是即将投用的闽江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仓山功能区工作人员带领企业人士参观时,兴致勃勃地介绍道,“我们会导入省商务厅带来的‘闽企出海’联盟,联动100多家国际知名服务机构,在20多个重点国家布设联络处,企业不用走出福州,就能便捷链接全球优质资源。” 在走廊的未来蓝图里,这样的惊喜还有很多:聚焦“数据出海”“投资出海”服务,打造国际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市场化专业主体,推动产业进一步集聚,提供数据合规、双向投资等一站式服务,让企业“走出去”更安心。 企业也满怀期待与走廊共成长的“未来计划”。至简至一在“AI+”物流供应链领域创新研发的大模型“河图洛书”,已获得多项国家级赛事奖项,将为走廊企业提供强劲物流赋能服务,他们希望在政策、云算力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让技术研发再快一些;印中商务计划以“两国双园”建设为契机,依托走廊加快搭建中印尼合作桥梁;聘哥购也期待,走廊牵头举办福州跨境电商交流会等高端活动,让企业抱团实现“福品出海”。 夜色渐浓,嘉里产业园的灯光照亮了闽江航道,也照亮了数字贸易的未来之路。从3月启动到粗具规模,闽江数字贸易走廊的招商“加速度”,不仅创造了区域发展的“福州速度”,更勾勒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闽江样板”,每一次创新都在探索可复制的数字贸易经验。奔流的闽江,见证着福州千年开放的基因,也承载着数字贸易的时代使命,让“福州制造”借着走廊走向世界。这份开放创新的“闽江答卷”,正续写精彩。(记者 林铭/文 石美祥/摄)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