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2024年综合考评全省第一
| 2025-11-04 14:29:29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2024年综合考评全省第一 奏响区域创新的“福州协奏曲”
福州高新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园。 近日,2024年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三片区考核评估结果出炉,福州片区综合考评排名位居全省第一。这一成绩标志着福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组数据尤为亮眼:自创区福州片区以仅占全市6.66%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全市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规上高企数占全市40%,贡献营收450亿元,培育福昕软件、瑞芯微电子、新大陆等科技领军企业;累计推出218项改革创新举措,其中61项为全国首创;福州高新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建成福州软件园等4个超千亿产值(营收)园区。 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自创区福州片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生态培育、科技金融创新和开放合作拓展等方面的系统性探索与实践。今天,我们用4个关键词,揭开自创区福州片区建设中可供参考、推广的创新经验。 关键词:机制创新 首创“一区多园”动态管理机制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福州高新区入选“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及“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两大榜单。 作为自创区福州片区的“主引擎”,高新区连续两年入选全市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成为福州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这样的成绩,与福州机制创新举措分不开。 自2016年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福州市紧抓“多区叠加”战略机遇,围绕“推动海峡两岸协同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三大使命,依托大学城、科学城智力资源,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搭建创新平台,深化“一区多园”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的产业生态。 其中,最具突破性的举措之一,便是全省首创的“一区多园”动态管理机制。 该机制通过出台《自创区福州片区“一区二十四园”动态(分类)管理标准》,推行“十位一体”园区标准化建设等,使自创区福州片区实现了从“政策洼地”到“制度高地”的华丽转身,为全省乃至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经验”。相关经验更获评“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成为全国园区治理的“福州样板”。 关键词:优质产业 构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森林” 在福州软件园,每一天都上演着创新的精彩:“光子的度量衡器”能识别出发丝几千分之一细微的瑕疵,金域医学的检验实验室内,AI大模型助力全省多家医疗机构提高“疑难杂症”诊疗突破口……这些生动场景,正是福州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活力的缩影。 不止数字经济产业聚能成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福州加速集聚,形成协同发展的强劲态势。 放眼全市,高新区光电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核心产业集聚区,福建三峡产业园崛起为高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连江可门园区跃升为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基地。数据显示,福州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40.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而面向未来,福州也已抢先布局,积极培育具有爆发力的未来产业。全省首条城市无人机物流航线在高新区开通;国内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快速检测试剂成功研发,为“健康中国”注入福州动能。 在此基础上,福州正全力拓展低空经济新赛道,推动产业“飞”得更高更稳。通过探索低空空域精细化管理和灵活转化机制,率先完成全市低空空域网格化划分……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福州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迈向“加速腾飞”。 这些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加速崛起,共同构筑起福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林”。 产业森林的繁茂,离不开强劲创新引擎的驱动。近年来,福州以大学城、科学城为依托,推动科创走廊向“双核两廊十四片”全面拓展,并围绕各片区实施差异化产业布局。同时,加快建设闽都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布局概念验证中心等载体,系统提升自创区的创新能力与产业集聚水平,为“产业森林”注入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 关键词:科技金融 为创新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中,科技金融如同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正悄然滋润着福州企业的成长沃土。此前,福州市迎来首笔软件著作权质押贷款的落地,实现了“知产”变“资产”的关键一跃。 原来,为解决科创型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福州市科技局携手工商银行福州高新区支行,大胆创新融资模式,最终通过软件著作权质押方式,向福州某科技公司发放了70万元授信贷款。这一突破,是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金融是创新的血脉”,正如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所言,面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难融资”的现实困境,福州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推出一系列精准扶持举措。如今,“高新贷”“科技贷”“科特贷”等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累计发放金额已突破195亿元,为一大批科技企业送去了“及时雨”。 福州率先打造了全省首家科创金融服务中心,设立9家科创专营支行,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网络。与此同时,“新质贷”“福高E贷”等园区专属金融产品也相继推广,有效打通了融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活水”既要畅流,更需精准滴灌。为此,福州积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企业与金融机构深度联动的创新生态。依托闽都创新实验室、国际人才港等平台,以及“好年华 聚福州”“院士专家进企业”“榕创汇”等品牌活动,福州正不断汇聚优质创新资源,引导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的科技成果,加速流向企业、走向市场。 此外,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心、大学生三创基地等重点平台,正以“众筹众扶+专业精细”的服务模式,助力一个个优质项目从萌芽走向茁壮,为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关键词:开放包容 搭建了通向世界的“桥梁” 作为福建省“两核两翼十一个重点港区”之一,江阴港区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单体连片集装箱码头区,拥有1-9#泊位、总长近3公里、年设计通过能力超300万标箱的“超级集装箱码头群”。 江阴港区不仅是航运枢纽,更是福清面向全球的开放窗口。目前,江阴港区已开通近60条国际国内航线,航迹通达“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港口。 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也在加速崛起。作为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的重要出入口,这里正建设1号、2号泊位,预计2025年底竣工。届时,元洪作业区将成为联通印尼、辐射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新门户,为“海上福州”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互联互通的港口集群,为福清搭建了通向世界的“桥梁”,而中印尼“两国双园”的建设,则让这座“桥梁”变得更加宽广和坚固。 福州立足东部沿海独特区位禀赋,建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以福州元洪投资区与印尼民丹工业园等园区为载体,探索“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双园结对合作机制,构筑起中印尼双向开放合作的坚实桥梁。 为支持示范园区建设,福州出台了《支持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首批措施》,搭建以投资贸易为核心,集金融服务、生产研发、人才交流、数据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海洋经济、食品轻工、工业4.0等重点领域国际产业链分工协作不断走深走实,双边合作成果持续涌现。 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成功落地合作项目72个,覆盖五大跨国合作产业链,总投资达约930亿元,并进一步拓展跨省域联动、跨国别合作格局,为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创新注入新动能。(记者 梁凯鸿/文 林双伟/摄)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