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厚植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文旅发展
| 2025-10-24 17:52:41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沉默的荣耀》热播带火聂氏宗祠 闽清厚植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文旅发展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讲述了在台湾牺牲的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烈士的英雄事迹。其中,被誉为“闽江之子”的聂曦,祖籍地为闽清县下祝乡三洋村。 因聂曦事迹的广泛传播,位于三洋村的聂氏宗祠,近期迎来了众多前来瞻仰和缅怀烈士的访客。他们在此追寻英雄足迹,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揭开了闽清这片土地深厚的红色底蕴与文旅发展新图景。
聂氏宗祠。 从“闽江之子”到红色群像: 闽清镌刻不朽革命印记 据三洋村《厚仁聂氏族谱》记载,聂曦又名聂能辉,1917年生于福州,祖籍闽清县下祝乡三洋村,1950年6月与吴石等人一同在台湾就义。“闽江之子”聂曦的事迹,是闽清红色革命基因的生动缩影。 闽清是一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 在闽清县桔林乡伴岭村,1934年粟裕将军曾率部途经此处,半山腰的古驿道是红军行军要道。1944年中共闽浙赣省委在此开辟革命据点,古驿道旁的店铺曾是福建省委重要地下交通站。如今,伴岭革命老区纪念馆内的近百件文物,仍在诉说着“地下交通站”的烽火岁月。 在塔庄镇莲宅村,1947年中共闽浙赣省委在此成立闽中游击支队联络总站,后向外扩展发展13个联络分站,为革命胜利作出不朽贡献。如今村里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记忆广场、桂堂厝VR体验馆,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年情报传递、军备筹建的艰辛。 在省璜镇谷口村,中国现代军工事业奠基者张昌龙从铁匠成长为闽北红军兵工厂负责人,率工人随红军参加游击战争。省璜镇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内的雕像与纪录片,讲述了他“土法造枪炮”的传奇。 此外,全国最大单体古民居宏琳厝,曾是《抗日救亡》周刊编辑部旧址,1939年黄开修兄弟在此办报宣传抗战,项南曾率战工队在此排练话剧、募捐筹款;金沙镇上演村的革命历史陈列馆,展示着闽清人民游击队的不屈斗争;池园镇潘亭村的“闽清鼠船”,曾是红军隐秘的“水上补给线”,黄家兄妹改造米船暗舱运送食盐和药品,冲破敌人封锁…… 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闽清的山山水水间,处处留下革命先辈的足迹,形成了“村村有红色故事、处处有革命印记”的独特红色图谱。
闽清县桔林乡伴岭革命教育基地。 从英雄故里到文旅热土: 闽清激活红色发展新动能 聂氏宗祠的“走红”并非偶然。近年来,闽清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以“红色+”为抓手,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革命遗址成为文旅打卡地,让红色精神转化为发展动能。 今年8月,福州市文旅局联合福州农信推出13条红色旅游线路,其中闽清县一日游线路串联吴孟超院士馆、上演村革命历史陈列馆、宏琳厝、省璜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等核心红色地标,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报名参团。 为方便游客出行,福建高速打造“1小时乡村旅游圈”,京台、福银等高速贯穿闽清,针对农产品运输开通绿色通道,减免冷链车、农产品专车通行费用;洋里服务区设“福农优品”展销平台,售卖闽清粉干等100余种特产;竹岐服务区衔接闽越水镇、闽清七叠温泉等景点,可与闽清红色乡村旅游线路衔接,让红色旅游“行得顺、玩得好、购得爽”。 闽清红色旅游的兴起,也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三洋村依托高山生态优势,打造茶叶、枳壳、水蜜桃等特色农业基地,形成茶果主导的立体农业格局;潘亭村探索“红色+非遗+种植”模式,以炣豆腐非遗制作技艺吸引游客,通过“两颗致富豆”发展三产融合产业,从基础薄弱村跃升为省级乡村振兴文明示范村;伴岭村的“红美人”柑橘、莲宅村的茶口粉干、谷口村的红芽芋,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红色伴手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闽清正以《沉默的荣耀》热播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聂氏宗祠、伴岭革命老区、宏琳厝等红色资源,完善“聂曦英烈信息库”,串联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拓展红色教育精品研学、旅游路线,推动全民感悟红色文化精神。(记者 林春长/文 闽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