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乘风破浪 向海掘金
2025-10-16 16:28:12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闽东之滨,现代化海洋牧场如钢铁巨人拔“海”而立,构筑起坚实的“蓝色粮仓”;水产种业突破“芯片”难关,多项育种纪录领跑全省……向海洋要食物、要空间、要未来,连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休渔期结束后,渔船陆续出海。丁天霖摄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潮头,这座全国最大海洋大县将如何进一步激活“蓝色动能”,在万里海疆开辟更广阔的发展新局? 连江县委书记高双成表示,作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连江将持续聚焦种苗培育、生态养殖、远洋捕捞、精深加工、品牌塑造、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七个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把“因海而生”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澎湃胜势,努力把连江打造成为福州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主要承载地。 耕海牧渔,装备先行 定海湾海域是福州“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试验田。记者 包华摄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连江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全县拥有3112平方公里海域和238公里海岸线,深耕海洋牧场、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 然而,传统渔业面临着人工成本高昂,更难以抵御台风等极端天气冲击,抗风险能力薄弱等问题。不畏风浪,坚定走向深远海,成为连江渔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经略海洋,装备先行。作为全国海洋大县,连江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探索深远海养殖模式。目前,随着“百台万吨”深远海生态养殖工程的扎实推进,连江海域已陆续投放“闽投1号”“定海湾”“乾动”系列等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总养殖水体近18万立方米,年产量近2000吨优质水产品,产值达5亿元。 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记者 包华摄 与传统养殖不同,如今一座座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拔海而起”,以科技赋能渔业,为百姓餐桌输送更多优质蛋白。 从定海湾码头向深海进发,海水愈发湛蓝。深远海养殖平台“乾动2号”如一座巍峨的海上城堡,矗立于万顷碧波之上。这里是大黄鱼的“深水豪宅”,每年可产出优质大黄鱼约200吨。 据“乾动2号”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不仅能抵御17级台风、抗击赤潮,还搭载了多种智能养殖与监测系统,所有养殖数据均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至养殖户手机终端,实现“指尖养鱼”、智慧管理。 从国内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到全国首座自动旋转海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从国内首台获中国船级社认证的“定海湾”系列,到全国首台兼具提升与旋转功能的“乾动”系列………一批批深海渔业“重器”接连入列,推动连江在深远海养殖的装备数量、投产规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水平上,稳居全国县级区域前列。连江,正从深远海养殖的“先行者”向“引领者”华丽蜕变。 这份亮眼成绩单,源于政策创新的强力支撑。为掘金“新蓝海”,连江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在全省率先推出深远海养殖设施登记服务、专项奖补政策、海域使用基准价等七大创新举措,为全省乃至全国深远海养殖业发展创造了“连江模式”,努力打造全国深远海养殖集中连片示范区。 面向未来,连江的航程正向着更深、更远处延伸。“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深远海生态养殖模式,构建一体化智慧监测平台,全力打造‘智慧渔业’新模式。同时,积极推动与马祖的合作,探索共同投资建设深远海养殖平台,携手打造集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海上牧渔城’,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连江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力争明年再投建3台(套)以上深远海养殖装备,持续提升养殖业的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蓝色粮仓”。 种业振兴,“芯”动蓝海 转型深蓝,不仅需要先进的养殖装备,更离不开出色的种业“芯片”。种苗,是渔业的命脉所在,是解锁蓝海粮仓的密码。 “岱衢族”大黄鱼迎来丰收。连江县融媒体中心 连日来,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海域迎来新一轮丰收。随着深水养殖网箱缓缓收拢,一尾尾金光闪烁的大黄鱼跃出水面,渔民们熟练地将渔获转运至活水船,发往全国各地。 “这次捕捞的,是连江自主培育的‘岱衢族’大黄鱼,平均体重1公斤到1.5公斤。”福建鑫茂渔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卢统锋,手捧一条重逾1公斤的大黄鱼介绍,“岱衢族”原产浙江岱衢洋,被誉为黄鱼界的“高富帅”,因体态修长、肌肉紧实,特别适合深远海养殖。该公司从浙江宁波引进鱼苗,在“定海湾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试养成功,最终培育出连江本土的“岱衢族”大黄鱼苗。 “这些大黄鱼以天然小鱼小虾为食,品质接近野生,深受市场青睐。”卢统锋说,目前日销量保持在1000公斤至2000公斤,高峰期可达3000公斤至4000公斤。 实现种业创新“跃龙门”的,何止大黄鱼。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来自连江的1000片优质海带苗,经过一天的空中旅程,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并“下海”安家。此次运往朝鲜的海带苗为“无边海带”与“黄官1号”,是由连江自主研发的,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等优势。连江今年将分批向朝鲜供应海带苗总计1.5万片,市场版图已扩展至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 长约5米的无边海带。记者 包华摄 一粒良种,富一方百姓,兴一片海洋。近年来,连江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推动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实现海洋种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看种类。目前,已累计研发培育繁育出“黄官2号”海带、无边海带、“福鲍1号”鲍鱼、“岱衢族”大黄鱼、“蓬莱红三号”栉孔扇贝、中间球海胆等20多个高优品种,水产种苗“连江芯”矩阵日益壮大。 看产值。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133.68万吨,连续46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2024年,全县海带育苗量达30万片,产值约9000万元,总量占据全省的70%、全国的50%,稳居全国首位;鲍鱼育苗量3亿粒,产值约1.5亿元。 看品牌。连江打造“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1+N+X”体系,探索构建水产品分类价格图,发布鲍鱼等水产品价格指数,“连江鲍鱼”评定品牌价值40.33亿元,荣登2024福建品牌价值榜;打响连江“世界渔都”城市IP。 通过持续不断的种苗创新,水产种业已当之无愧地成为连江的富民产业。当前,连江正加速建设水产种业工程中心,积极推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多家高校研发中心落地生根,持续优化海洋生态,着力推进养殖智能化、产业高端化、链条绿色化。 链动潮涌,聚势跃升 抢占海洋渔业新赛道,连江的视野早已超越传统的养殖与育种。推动水产品实现从深海到餐桌、从浪尖到舌尖的价值跃升,实现产业的“二次腾飞”,增强发展韧劲,是连江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其奋进的方向。 位于筱埕镇的福州日兴水产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合作,利用海洋生物酶解技术,开发出鲍鱼肽产品,应用于功能性营养品、医用营养剂、护肤品等领域。目前,日兴水产每天可生产2吨蛋白肽粉剂和10万瓶肽饮品,是国内第一家以鲍鱼为原料大规模开展活性肽产业化应用的企业,成为中国鲍鱼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制品领军者。 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产业“效益倍增”,持续推进海洋强县建设、渔业转型升级,这在连江,并非个例。2024年,连江水产品加工企业达11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通过与院士专家团队的深度合作,成功研发出牡蛎肽、鲍鱼肽及海带休闲风味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推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功入选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9月,连江县再出实招,在全市率先组建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特聘专家团,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领衔,汇聚厦门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的15位顶尖学者,为全产业链升级注入“最强大脑”。 位于连江粗芦岛的马尾造船厂。记者 包华摄 然而,连江的目标远不止于此。连江全力推进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构建从远洋捕捞、冷链物流到精深加工、交易贸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加快实现水产品“买全球、卖全球”。目前,已吸引宏东智慧冷链仓储中心、达诚水产品加工园、正冠南极磷虾产业园等14个项目落地,将有效促进福建省在南极磷虾、金枪鱼、鱿鱼、沙丁鱼等水产品精加工方面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精深加工、冷链配送、功能食品研发为一体的产业链集聚区。 以海为“媒”,连马渔业融合正如海潮涌起,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凭借近台临马独特区位优势,马祖企业福建省泰源海工装备有限公司计划落户落地福马产业合作园远洋渔业基地片区,开展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制和新能源船舶开发以及甲板舾装设备制造。 坚实的平台和枢纽优势,吸引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此次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在“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集中签约活动中,高龙海洋生物水产加工项目和福马海洋产业基地签约。 海洋,激荡着向海图强的澎湃动能;连江,定不负这片孕育无限希望的蓝海。从近海驶向远洋,从捕捞走向智造,连江正以破浪前行之姿,在深蓝画卷上,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的“山海经”。(记者 林晗 通讯员 叶建隆) |
相关阅读:
- [10-13] 福州首条自建铁路拟后年底贯通
- [10-11] 连江东升村:创造远洋渔业“船”奇
- [10-09] 电子化学品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在连江揭牌
- [09-30] 连江旗冠顶暂停开放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