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部门动态 > 正文

福建举办民乐指挥师资公益培训,为校园美育注入“民乐力量”

2025-09-15 23:31:55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15日讯(通讯员 宋曼铃/文 黄春华/图)9月13日至14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联合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在福州举办第二期“民乐指挥师资公益培训”,全省上百名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及民乐社团指导教师参训,共同提升民乐指挥专业能力,助力福建民乐教育发展。

本次培训是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具体举措。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赵亮指出,校园民乐团发展离不开指挥这一“灵魂人物”,此次培训聚焦“指挥理论+实践技能+闽台民乐曲目解析”,采取专家集中授课与分组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旨在通过高强度、实战化的训练,快速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指挥素养与排演能力,破解基层民乐教育痛点。

赵亮会长为黄忠钊教授(中)和聂志勇指挥家(左)颁发聘书。

授课:民乐权威专家“出马”

为保证教学质量,此次培训特邀省内民乐权威专家黄忠钊教授和聂志勇指挥家现场为学员授课。

黄忠钊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原副院长)长期致力于民乐指挥教学与闽台民乐融合实践,曾指挥福建民族乐团赴台交流,推动“闽台民乐技法融合”。近十年来,他指导大中小学民乐团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6项,为基层中小学改编民乐作品200余部,被誉为“福建省大中小学民族乐团建设首席顾问”。

聂志勇指挥家(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具有丰富的跨区域演出经验,曾指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珠江电影交响乐团、澳门中乐团等。2014年他率福建民族乐团赴金门演出,实现首次“闽台民乐交流演出”,在基层指导方面,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指挥技能覆盖福州、厦门等9地市,参训教师超300人。

课程精选《茉莉花》《骏马奔驰》等经典曲目,及融入福建非遗“福州十番音乐”的《北云下山》,适配中小学乐团编制。培训采用“即学即用、即挥即评”模式,学员上台指挥真实乐团,快速提升实操能力。针对山区学校资源短缺问题,黄忠钊教授提倡用简谱、骨谱(乐曲骨架乐谱)降低读谱门槛,鼓励即兴“加花”,编写贴近生活的短小平实作品,反对民乐盲目西洋化、规模化。

学员上台指挥演奏。

成果:参训教师收获颇丰

现场几位参加培训的老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是心理上的突破。“专家的一两句话,可能点亮我们未来多年的指挥之路,”一位来自山区小学的音乐教师说道。

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福州大学音乐学系教授张晓娟感慨:“老师们从‘不敢上台’到‘争先执棒’,打击乐响起时全场充满能量。这种培训对于全省各地中小学民族管弦乐团的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民族乐团就是学校里流动的、有声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和美育实践课堂,它的长远影响,在于培育一代人深层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王立容,同时负责多个校园民乐团的建设,她补充道:“这些年管校园乐团,最清楚基层老师的难。不少人会演奏却不懂排乐团,排了又抓不住声部配合的重点。这次培训教的‘即挥即评’‘分段排演’,正是乐团急需的实用方法。后续我们会带着地市学会‘送教下乡’,不光教指挥技巧,还帮学校定乐团排练计划,让老师们学了就能用,乐团真能建起来。”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国艺学院院长陆长超致辞。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国艺学院院长陆长超也表示:“国艺学院深耕民乐教育数十年,有着深厚的民乐教育积淀与专业资源储备,这次联合举办培训,核心是把学院的专业势能转化为校园美育的发展动能,为基层民乐教育注入专业力量。我们期待各界同心协力,进一步推动闽派民乐文脉在校园的传承与弘扬,让民乐美育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

聂志勇指挥家指出,中小学民乐指挥面临乐团组建难、排练能力弱、技术基础薄三大问题,培训通过曲目分层教学、分段演练提供解决方案。赵亮会长介绍,学会正推动“闽台乐派”建设,计划与金门少儿民乐团合作,开展两岸联合赛事,借鉴台湾民乐团管理经验,如定期创排新作品、排练礼仪文化等。

谈及美育价值,张晓娟表示,民乐教育能构建活态文化传承场、营造校园审美氛围、促进跨学科融合,更能培养学生“倾听与协作”的集体人格。赵亮进一步补充,福建可借闽台地缘与侨乡优势,推动民乐国际传播,目前美国高校设古琴硕士项目、日本大阪成立中国民乐团,为民乐“走出去”提供借鉴。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留念。

展望:培训将常态化举办

本次活动发布后,上百位民乐人积极到场参训,对福建校园美育教育影响深远。赵亮表示,未来,学会计划将培训常态化,每年举办进阶课程并建学员社群;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设立专项经费,解决资源依赖捐赠、民乐团发展受校长偏好影响等问题,推动民乐融入美育课程体系。

“这场两天的培训如火种,点亮福建民乐教育希望。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民乐复兴正从梦想走向现实,而每一位执棒的教师,都是这场复兴的践行者。”赵亮说,学会对“民乐指挥师资公益培训”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