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敬一杯“福州茶”
2025-09-05 16:12:27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向世界敬一杯“福州茶” ——写在第五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和第四届福州茶叶交易会到来之际 丰收时节,茶香满城。当大多数茶类早已完成采制,福州茉莉花茶历经春夏,终于窨香成茗,迎来属于它的上市时节。 茶,是中国的符号,更是福州的金名片。近年来,福州始终坚持以“三茶”统筹为引领,融文化传承、产业创新、科技赋能于一体,让这一花一茶尽展古风今韵,持续飘香万里。 闽侯苏洋村村民在茉莉花田里劳作。记者 林双伟 摄 在福州,看中国花茶百年 这是怎样的一杯茶? 茶取春之鲜灵,花采伏之浓馥;茶叶含翠,茉莉绽白,汤色黄绿明亮。这场“美美与共”的融合,正是福州人千年来的智慧创造。 福州与花茶的故事,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埋下种子。 茉莉自异域漂洋而来,在闽江畔落地生根;茶乃南方之嘉木,于山野间承雨露生长。宋时,福州人首创窨制工艺,引花入茶;清代,茉莉花茶已成贡茶,声名鹊起。 1844年,福州开埠,茶史翻开全新一页。 这座千年古城,一跃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茶港”。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茶坯在此汇聚,经福州特有的窨制工艺,再漂洋过海,远销欧洲。鼎盛时,福州茶叶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闽江口千帆竞发,皆载茶香。 福州茉莉花茶还定格在重大外交场合的历史镜头中。毛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喝的是福州茉莉花茶,开启了中美建交的序幕。这一杯产自福州的茶,是礼仪之茶,更是和平之茶。 传承人展示制茶技艺。记者 原浩 摄 时光流转,茶脉不断—— 2011年,“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在福州召开,120余名国内外嘉宾与会。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这是世界上首次公认一种茶类的发源地; 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2年,发源于福州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的组成部分,成功跻身世界非遗之列。 荣誉背后,是坚守与传承。为让技艺不失传,福州建立传统工艺传承大师赛制。每两年一届,选拔传承人与大师,至今已培养形成2名国家级、6名省级、13名市级传承人构成的多层次传承体系。“以赛促传承,让老师傅不退场,让年轻人愿进来。”来自福州茶厂的“90后”制茶师陆芳清表示。 从驿路驼铃到货轮笛鸣,从外交场合到日常品饮,福州茉莉花茶的故事,跨越千年,馥郁至今。 美国大学生在上下杭体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记者 林双伟 摄 茶的现代化起点 行走在今天的福州,茶的故事正以新的方式被讲述。 在永泰县塘前乡,永泰辉宁茶业生产加工基地(帮利二期)建设现场一派火热,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厂房雏形初现。 “项目预计2027年正式投产,预估年产能可达5000吨。”项目相关负责人礼文明介绍,届时,该项目还将配套建设新中式茶饮研发中心与茶叶直采平台,形成集茶叶收购、产品研发、营销展示、工业旅游于一体的“一站式”现代化茶叶工业园。 在闽清县塔庄镇,福州茉莉花茶闽清产业园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未来计划建设13条行业领先的“全自动化”“不落地”茉莉花茶加工生产线,提升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这样的建设热度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清晰的“新茶经”在指引方向。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福州茶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撑:《关于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真金白银扶持花田、鼓励创新;《福州市市树市花市果保护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至2025年新植茉莉花1.6万亩;更为系统的是《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保护和发展专项规划(2021~ 2025)》,明确福州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市民游客体验采摘茉莉花。记者 原浩 摄 政策活水浇灌下,茶产业悄然生变。 9月,茶树仍焕发着生机。在晋安区宦溪镇生态茶园,种茶不再只凭经验。“我们引进了数字管理系统,茶园一旦出现异常,前端会及时反馈,光照度、风向、风速等信息也一目了然。”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信息部负责人陈楠说,茶园中的“耳目”不仅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茶叶品质也得到保障,茶园优质茶产量提升15%。 品牌也迎来重塑。福州首次发布“福州茉莉花茶”区域公用品牌标识与IP形象“福朵朵”,一改传统茶叶包装沉闷印象,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关注。一批老字号茶企主动转型,借助电商、直播,延伸销售渠道。 真正引爆增长的,是新赛道的开拓。 2024年,新式茶饮腾飞带动福州茉莉花茶销售4万吨,电商销售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茉莉花茶香型突出、兼容性强,特别适合做水果茶、奶茶茶底。”福建春伦集团副总裁傅晓萍分析道。基于前瞻性的判断,她创立的现代茶空间“ITEAMO”成为年轻人热门打卡地。 不仅如此,茶的价值,也逐渐超越“喝”的范畴。茉莉花茶被制成含片、精油、护肤品,茶点进入高端餐饮;在法国,东方茶香逐渐融入西式美食,“茉莉花茶+烘焙”的探索创造出了新口味。茶,正在变成食品、化妆品、文化创意品。 更深远的是,这条新赛道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跃升——茶农增收、工厂增产、传统工艺获得新应用场景,让“福州茶”成为了一杯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茶”。 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推广福州茶。记者 原浩 摄 城与茶,共生共荣 时代的机遇,最终都是闯出来、干出来的。 一年到头,福州茶行业的上上下下都非常忙碌,除了抓生产,还跟随“福州茉莉花茶神州行”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北京、昆明、西安;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紧跟服务,筹备开展文化节活动,搭建产销平台。 主动出击,是当下最好的选择。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4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和3届茶叶交易会,不仅拓宽了茶的想象空间,还集中展销国际国内近万种茶及茶类衍生产品,现场吸金数亿元。 闽侯侯官村,采摘下来的茉莉花。记者 林双伟 摄 借助节庆、展会,承接溢出效应,福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走出一片“三茶”新天地—— 使命更加深远。全球首个茶类农业文化遗产联盟在福州成立,全球13个涉茶类遗产地代表达成共识。作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省会城市,福州正大力推动茶类农业文化遗产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开放步伐加快。茉莉花茶获单独税号,进而成为全国唯一以地方性市级茶种获得单独海关税则号列的品类,近5年来年出口规模约1500吨,年出口创汇约1300万美元;联通“丝路海运”航线、“闽都号”中欧班列等,打通国内国际贸易“双循环”。 茉莉花娇嫩饱满、清香扑鼻。记者 原浩 摄 全面融入生活。随处可见的大众茶馆、爱心茶摊人气满满,茶香四溢;茉莉花茶文旅基地、现代茶(花)庄园、体验店等“茶文化新地标”接连亮相,市民游客可体验集采花、采茶、制茶、品茶、购茶为一体的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之旅。 巨大的市场需求、文化需求也反过来推动了福州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在即将发布的《“三茶”统筹发展工作方案》里,计划到2028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保持18万亩以上,茉莉花茶年产量达到2.2万吨以上,茶产业综合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茉莉花茶文化中心”和“中国茶文化重要展示窗口”,再现“世界茶港”的辉煌盛景。 载沉载浮中,“福州茶”的汤色一如往昔般黄绿明亮,入口还是熟悉的“冰糖甜”。今日,第五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和第四届福州茶叶交易会将在福州举办,这个秋天,不论是来自福州的新茶,还是茶的盛会,都不容错过。(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杨文文 叶健芳)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