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毛毯和百岁老人的故事
2025-08-15 12:38:43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1942年冬,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拉网合围式“扫荡”。在反“扫荡”的战斗中,八路军军医亓观光缴获了一条毛毯。 此后,这条毛毯跟着亓观光和他的妻子李国元一路从北向南,来到福州。前不久,百岁老人李国元将这条毛毯和另外37件红色档案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这条毛毯背后,见证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烽火岁月,也是一名女性的自我成长之路。 李国元(右)和儿子亓宏杰。记者 冯雪珠 摄 亓观光在战场缴获的毛毯。市委老干部局供图 丢给八路军的女娃 日前,在鼓楼区铜盘路的一个小区里,刚过完生日的李国元老人坐在沙发上,听72岁的儿子亓宏杰向记者讲述她的过往。当儿子的讲述触及记忆最深处时,她就会抢着说过往的细节。 李国元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山东临淄。日军入侵胶东半岛后,李国元参加抗战的三哥被俘,他被关进带刺的铁笼后坚决不投降,最终被打死。李国元的二哥也在抗战中牺牲。 她家附近有八路军驻扎,驻地的围墙很高。家里穷,常常没东西吃,1938年2月的一天,父母将年少的李国元往八路军驻地的围墙上一放,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12岁的李国元茫然无措,在围墙上趴了一整天。八路军看小姑娘可怜,就把她抱下来。李国元就这样进入部队,并加入少年先锋队。 “这就是我的家了。”李国元说,此后她在部队长大,跟着部队从北到南,一直到安家福建后才回过一次老家。 1940年,李国元成为一名护理员,个子小小的她,穿上了长及膝盖但属于自己的军装。1944年,李国元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骑着马来的媳妇 1942年冬,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的战斗中,一个名叫亓观光的八路军军医缴获了一条毛毯,随后将它塞进一同缴获的马褡裢里,用于平常御寒。 4年后的一天,李国元骑着一匹马、带着介绍信,找到了正在办公桌前看文件的军医院院长亓观光,敬了一个礼,并递上了介绍信。 “你是谁?” “我是你老婆。” 就这样,27岁的亓观光和20岁的李国元在组织的介绍下,把各自的铺盖搬到了一起,结为夫妻。一张1946年摄于陈官庄的结婚照记录下这一时刻。那条从战场缴获的毛毯也成为夫妻二人的御寒之物。 后来,夫妻二人随着部队一路南下。1949年,他们跟随第3野战军第10兵团28军进入福州城。福州解放后,夫妻二人投身医疗事业。 1955年的一天,作为医院药局主任的李国元照常上班。同事见到她,惊讶地说:“你怎么还来?你不是退伍了吗?”李国元一下愣住了。 回到家,李国元非常生气地质问亓观光,还打了他一巴掌。 原来,当时国防部正动员部队后勤部门的女同志离开部队,投身地方经济建设。亓观光作为医院领导决定以身作则,在没有和李国元商量的情况下,为她办理了退伍手续。但实际上,李国元作为技术干部可以继续留在部队。 坚定成长的母亲 在亓宏杰的记忆里,母亲的关爱来自这条历史悠久的毛毯。小学时他在学校寄宿,母亲就把这条从战场上缴获的毛毯给了他,铺在硬硬的木板床上,这样夜里睡觉就舒服多了。 对于退伍这件事,李国元虽然生气,但她最终也理解了丈夫——他也是在执行命令,想要带头做榜样。离开了部队,她没有消沉,而是到处找工作。“我可以不要工资,但一定要有工作!” 后来,李国元在福州的一家小医院找了份工作。因工作出色,她被派到福建省卫生干部学校(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学习。三年后,李国元考上了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 毕业后,李国元被安排到福州肺结核防治院工作,后又调到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前身)担任药剂师,最后在药剂师的岗位上离休。“如果我不读大学,我现在只是一个军人家属,而不是离休干部!”讲起当年的坚持,李国元露出骄傲的神情。 今年初,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市档案馆公开向离休干部征集红色资料,得到老同志的积极响应。在亓宏杰的联系下,李国元捐赠了包括毛毯在内的38件红色档案资料。(记者 冯雪珠 通讯员 李敏)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