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福州:“公交+地铁”串起幸福通勤路

2025-08-08 09:34:59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市民讲述“两网融合”带来的便利——

“公交+地铁”串起幸福通勤路

福州迈入地铁时代,“公交+地铁”“两网融合”成为城市交通新格局。宏观层面,公共交通优先带来缓解拥堵、节能减排、保障公平、提升效率等社会效益。但对市民而言,在出行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公交+地铁”靠什么赢得青睐?近日,记者采访了3名选择“公交+地铁”通勤的上班族,倾听他们选择背后的故事,感受“两网融合”带来的便利。

鼓山地铁站附近,170路接驳公交车极大方便了马尾居民的出行。记者 石美祥 摄

接驳专线

解了“开车族”的困局

通勤区间:马尾区东方名城—鼓楼区津泰路

“2019年刚搬来马尾时,公交线路选择少,坐37路公交车进城要一个多小时,车上乘客很多,乘车体验感不佳。无奈之下,只能开车。”市民阿华坦言,开车同样烦恼多多,“城区早高峰堵车是常态,通勤时间约40分钟不说,遇上雨天或交通事故,堵在路上看着打卡时间逼近,那份焦虑真是煎熬。此外,单位附近停车也比较困难。”

转机出现在地铁2号线开通后。“2020年,随着片区入住率提升,170路接驳公交开通了。”阿华兴奋地说,“现在,我坐早晨6时30分的首班170路,到‘地铁鼓山站’公交站下车,步行一小段就能坐地铁直达南门兜,全程约30分钟就能到单位,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记者注意到,早高峰的170路公交车,车厢里满满当当,像阿华这样赶地铁的上班族是主力。

成本也是重要考量。“开车每月油费加停车费约600元。现在用公交地铁年卡,1000元可以一年无限次乘坐,不仅经济实惠而且低碳环保。”阿华说。

阿华补充道,“公交+地铁”已成为马尾居民跨区通勤的首选,“除了乘坐170路去鼓山地铁站,还可以乘坐131路、M3路去洋里地铁站。就连在福州大学城上班的朋友也是先乘公交再转乘地铁2号线。”准点、快速、经济,这就是绿色出行的吸引力!

从公交“慢时光”

到地铁“加速度”

通勤区间:晋安区华林路—鼓楼区乌山西路

“不开车,通勤时间就是我的移动办公时间。”从事新媒体工作的英子道出她选择“公交+地铁”的理由,“从树兜站坐地铁到南门兜,再换乘公交到市政府站。路上我能专心用手机编稿,‘公交+地铁’简直是媒体人的通勤利器。”

在福州工作15年的英子,是城市交通发展的见证者。“2010年我住西洪路,要去旗汛口上班,先步行十几分钟到公交站,再坐半小时的公交车。2015年,我搬到省直秀峰小区,和129路公交结缘,每天车程一小时,晃晃悠悠看风景也别有滋味,怀孕时还常被好心人让座。”她回忆道。

地铁1号线2016年开通,带动英子的出行升级。“坐公交上班,坐地铁去省妇幼保健院体检,准点、方便、环保。”

如今,地铁更是她周末带娃探索福州的“任意门”。“坐着地铁打卡公园和景区,去过鼓山、梁厝等地。福州公园这么多,期待更多地铁线路开通,带我们去更远更美的地方。”英子感慨道,这几年公交地铁常有免费活动,绿色出行的氛围越来越好。

灵活接驳

远距离通勤不再是负担

通勤区间:鼓楼区—福州市区多地

“以前5公里内骑电动车,5公里以上就得纠结:坐公交要1小时以上,打车动辄四五十元,交通成本比较高。”工作性质需要频繁出外勤的依蓉,对出行的时间和成本异常敏感。

福州地铁连线成网后,依蓉的出行发生质变。“明显轻松多了,钱包的压力也小了。”她举例道,以前去鼓山或海峡奥体中心,没有直达公交,换乘加等车要一个半小时以上,打车虽然节省时间,但单趟费用就要四五十元。现在坐地铁1号线或5号线,只要约40分钟就能抵达,“地铁上还能静心休息,不用操心换乘。”

地铁五线齐发带来的便利更直观。“现在从家门口出发,坐地铁到晋安湖公园半小时,去鼓山一带40分钟,到海峡奥体中心也是40分钟左右,时间和打车差不多,成本却只要十分之一。”依蓉说。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依蓉是“无缝切换”的高手,“骑电动车到地铁站,出站后看情况选择共享单车、步行或公交。有时在离家两站的地铁站下车,一出地铁站就是公交站,有五六条公交线路都能到家,幸福感特别强”。(记者 朱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