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部门动态 > 正文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深耕土楼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实践

2025-07-03 16:59:00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3日讯(通讯员 周丹 张晓菁 叶思婷/文 李超/图)日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薪火传楼韵,青力筑振兴”实践队走进龙岩市永定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文化调研、产业探访、非遗传承等多元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解码土楼文化:从建筑遗产到活态传承

实践队首站来到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走访振成楼等代表性土楼建筑。在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内,队员们聆听原住居民讲述土楼故事,感受土楼作为“活态遗产”的文化温度。同时,实践队针对原住居民和游客设计“我们的土楼之家”“我们的土楼之旅”两份调查问卷,收集对土楼发展及旅游设施的反馈,为保护与开发平衡提供数据支撑。

实践队成员聆听关于土楼的记忆。

此外,实践队与福建土楼王子景区、福建中旅饭店管理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座谈,围绕“传统文化转化为文旅产业”“古建筑保护与文化活化”等议题交流,形成“保护—开发—传承”的调研思路,深刻认识到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深意与发展潜力。

实践队成员与相关工作人员座谈。

探寻双博馆:红色基因与土楼智慧的碰撞

为追溯文化根脉,实践队走进永定区博物馆与福建土楼博物馆。在永定区博物馆,队员们通过革命文物与历史照片,重温永定红色革命历程,并运用新媒体技术拍摄宣传视频,以青年视角传播红色文化。

在福建土楼博物馆,队员们通过夯土建筑模型、生活器具陈列及建造技艺展示,理解土楼“家族之城、文化之堡”的深刻内涵,感悟客家迁徙史与聚族而居的传统智慧。队员们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宣讲素材与文创设计灵感,推动土楼文化创新传播。

赋能乡村产业:从牧场到车间的青春实践

实践队深入永定区岐岭镇与下洋镇,开展乡村产业调研。6月28日,参与牛羊放牧、草料投喂并直播,了解畜牧业作为当地经济支柱的作用,体会产业振兴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意义。

实践队队员学习制作牛肉丸。

6月29日,聚焦非遗传承的小队走进林记牛肉丸工坊,学习制作工艺并开展“非遗美食探秘”直播与Vlog制作,扩大下洋美食传播声量。同时,科技调研小队探访下洋光明食品厂,参观泡鸭爪生产车间数字化管理流程,见证科技与美食融合的乡村振兴力量。

当天下午,实践队走访下洋镇多家美食店铺,发现特色美食已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点,当地“美食文化节”吸引数万游客带动商户增收。实践队表示将持续跟踪,助力“美味经济”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实践队队员采访牛肉丸美食店。

“实践队将继续深耕,让土楼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彩,为乡村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三下乡”实践,队员们以脚步丈量文化根脉,用行动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产业探访,形成丰富调研成果与新媒体内容,展现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