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榕台兴农 欣欣向“融”

2025-05-16 09:59:06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榕台农业合作是福州农业的一大特色,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亮点。近年来,福州深耕榕台农业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模式,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产业升级,促进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

扎根沃土,逐梦田园。眼下,不少台农台企选择在榕奋斗,共同书写两岸“三农”的动人篇章。

台企相继入园来

台农汪育森将今年视为来榕发展的又一关键节点。

6年前,他离开台湾台南关庙乡,跨海来到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担任台企正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如今,他完成身份转换,成立了福清市禾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栽红心芭乐。

“我们在福清龙田镇流转了400亩地,已栽种100余亩,目前正抽苗发芽,预计年底可以结果。”祖辈务农,汪育森从小耳濡目染,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农业栽种技术。聊起新项目,他干劲十足。

台创园的设立,有力吸引台湾农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为在榕台农台企搭建了广阔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涉台农业企业共计137家,总投资约5.9亿美元,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

这次,汪育森引进红钻芭乐、红宝石等台湾高优芭乐品种,计划采用新的栽种模式。在他看来,台湾农业强调精耕细作,也有诸多创新。“我们把经营理念带过来,再与大陆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广阔市场相结合,一定能够优势互补、双赢共荣。”

靠前服务强信心

台农台企增资扩产的信心,还源于地方的贴心服务。

5月青梅丰收季,位于永泰葛岭镇台口村的梅百华文化创意园车间内一派繁忙。另一头,青梅加工厂二期项目建设同样火热。

该创意园由“80后”台青杨棋崴投资筹建,4年前开园迎客后,不仅延长了永泰青梅产业链,还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极。如今,梅百华正马不停蹄地扩厂生产。

项目资金不愁,但建设过程中的电路布置却是个问题。“新厂房建设需要对电路进行改造,农业等有关部门积极上门协调,不到1个月便解决了问题。”梅百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华伟介绍,产业园1号厂房已经完工,2号厂房及3号厂房也已陆续动工。

和其他台企一样,今年新成立的福州渔乐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享受到了周到的服务。

“我们多地走访调研,最后选择落户永泰同安镇洋中村,就是看中地方在农业用地流转、项目审批等涉农服务方面提供的大力支持,可以让企业安心投入、全力发展。”公司负责人吴佳城告诉记者,即将动建的福州渔乐谷生态农业项目将重点打造集生态种养、乡村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设施,包括80亩水塘、50亩农田和400亩山林。

在永泰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有关负责人张延晖看来,主动把政策、补贴、服务送上门是发展秘诀之一,将各项惠台利民措施落实到位,能够进一步提振台农台企在榕创业发展的信心。

技术交流更深入

随着榕台农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呈现新趋势、走上新台阶。

在闽清县塔庄镇,福建青禾五堂春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团队引进台湾精细农业技术,打造闽台农业两新研究示范基地,邀请台湾农技专家笠竹教授驻点指导新品种育苗。

与此同时,福州惠台利农政策措施不断叠加。福州出台的《关于促进榕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着力提升台企科技水平、推进榕台种业创新,重点鼓励在榕台企申报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去年,全省首批闽台农业良种繁育与研发中心项目落地连江,由台资企业福建森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接,将引进更多台湾新品种、新技术,为闽台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以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县和推广基地为载体促融,福州在行动。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创建1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县,累计建设36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基地,涵盖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种类,带动120多家企业、5.36万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拓宽台企台农在榕发展路径,在优化完善政策服务、深化榕台农业合作、搭建基层交流平台、壮大特色乡村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福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温维筠 郑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