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福州持续深化殡葬改革 去年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7561.79万元

2025-03-28 14:55:48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发布会现场。东南网记者朱琳 摄

东南网3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朱琳)28日上午,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清明祭扫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和清明文明祭扫保障措施。

扎实推进惠民殡葬工作

福州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佳丁在会上介绍,今年,福州市殡葬改革工作继续围绕惠民、利民、便民的改革目标,坚定不移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动殡葬移风易俗不断深入。

为实现殡葬基本服务普惠性和均等化,各县(市)区对惠民政策进行扩面增项,实现了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覆盖全市户籍人口,六城区及福清市拓展到常住人口。同时,简化办理流程,改“先交后补”为“费用直补”,在殡仪馆办理火化时直接减免,实现“即申即享”。2024年全市共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7561.79万元。

为规范殡葬市场秩序,福州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行动,通过合并同类项目、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等方式,增强殡葬服务的公益性。要求殡仪馆执行“阳光公示”制度,将殡仪服务收费项目、内容、标准等上墙公示,设立“普惠套餐”,限制殡葬用品最高售价。

今年,还将重点实施三大民生工程,包括启动建设8个城市公益性公墓,满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实现“逝有所安”;建设殡葬便民服务平台,整合线下的殡葬品牌和线上网络资源,为丧属提供规范、快捷、多样的办丧服务;开展社区“白事帮帮团”试点,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平台,在白事办理过程中为丧属提供规范化、人性化、公益化的丧事协办服务。

生态安葬奖补范围拓宽

近年来,福州市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初步建成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探索采用骨灰存放、树葬、撒海、深埋等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自今年3月1日起,实施《福州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将原来的海葬奖补政策拓展到植树、植花、植草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此外,打造“眠海”公益骨灰撒海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公益海葬活动,今年已举办2场公益骨灰撒海活动,期间共有204例骨灰撒入大海。下一步,还将建设海葬纪念墙,提升海葬内涵,满足逝者亲属凭吊亲人的情感需求。

四项举措做好服务保障

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至6日,恰好是周末,其前后两个周末也将是祭扫高峰期。为确保清明祭扫活动安全、文明、有序,福州市将从四个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打造暖心祭扫环境。优化祭扫场所周边的交通疏导方案,加强公交运力调度,合理增加前往祭扫场所和重点祭扫地区的车辆和班次及临时停靠点;开通“清明纪念”网络祭扫平台,提供亲友祭祀、办理代祭扫、先贤先烈祭扫等服务;在重点祭扫场所,设立医疗救助点、便民接待服务点、开辟特殊群体绿色通道。

严守群众权益底线。加大对殡葬用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殡葬服务机构巧立名目收费、强制捆绑消费、趁机变相涨价等行为。市民群众若发现经营者侵犯合法权益,或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可拨打12345或87534841投诉举报热线进行反映或举报。

筑牢平安祭扫防线。为减少因祭祀用火引发山林火灾,请广大市民朋友采取鲜花祭祀、无烟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并主动参与各殡葬服务机构开展的“无烟陵园”创建活动,携带的纸钱等祭品在陵园集中焚烧点焚烧,或交由陵园代为焚烧。在农村传统墓葬区祭扫的群众,镇、村干部将在主要进山路口设立防火检查站、宣传劝阻点,开展防火安全教育引导。

倡导文明祭扫新风。为深化殡葬改革,市民政局联合市委文明办,在3月15日至4月15日,开展以“传承榕城文脉,共护清明新风”为主题的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制发殡葬改革宣传册、文明祭扫倡议书,并在重点场所张贴了宣传标语。请市民朋友关注参与“纸钱换鲜花”“丝带寄哀思”“时光信箱”等活动,自觉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封建迷信行为,共同推进殡葬习俗改革,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强化惠民殡葬保障、培树文明殡葬新风等方面持续用力,既守护绿水青山,更守护民生福祉,让殡葬改革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陈佳丁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