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春节后福州家电以旧换新热度持续:补贴优惠提质扩面 废旧回收加快推进

2025-02-19 10:04:34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家电消费被称为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之一。春节期间,福州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据统计,线上线下共核销约829万元,拉动销售约4309万元。记者走访发现,春节后,福州家电以旧换新热度依旧不减,接下来还将加快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利用。

家电国补持续,市民消费热情高。记者 池远 摄

市场反馈

从看重性价比到迈向品质化

18日,记者走访了福州苏宁、小米、华为等卖场,写有“政府补贴至高20%”等字样的宣传立牌都被放置在显眼位置。消费者到店后也往往直奔主题,询问中意产品国补后的价格。

据了解,以旧换新政策推出后,首先带来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福建苏宁易购门店经营中心总经理蔡泽烽介绍,去年9月国补启动后,全省苏宁易购门店的销售月度总额达2.5亿元以上,是前年同期的两三倍,国庆假期的销售额直接突破一亿元。其中,增幅最为明显的是清洁类目,包括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干衣机、洗碗机等。“这些都是增加消费者幸福生活指数的家电。我们发现在国补政策出台之前,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对于这类家电更多持观望态度,而政策推出后,马上就刺激了这类消费。”他说。

蔡泽烽算了一笔账:一台补贴前单价为5000元的扫地机器人,通过苏宁易购和工厂的补贴15%至20%,单价可减到4000元,再通过国补20%,单价可再降到3200元左右。

记者采访发现,国补政策的推出,也倒逼商家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提升服务品质。“我们为了深耕社区换新用户群体,会开展免费上门清洗空调等服务。在卖场,我们也为客户提供羽绒服除味等增值服务。”蔡泽烽说。

政策扩围

拉动消费效果立竿见影

记者走访发现,家电以旧换新不但给消费者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也为消费市场实实在在加了“一把火”。

据统计,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福州以旧换新总计核销超2030万元,拉动消费近1.25亿元。其中,家电以旧换新线上线下活动共核销约829万元,拉动销售约4309万元;家装厨卫换新线上线下活动共核销518万元,拉动销售2599万元。

春节后,以旧换新消费市场“再添一把火”。近日,福建省今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福建省2025年支持家装厨卫“焕新”补贴实施细则、福州3C产品购新补贴方案等接连公布。记者注意到,自2024年福建省实施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以来,福州便持续依据消费者需求、市场反馈、本地实情等情况,及时推出并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助力更多消费者享受实惠。今年,不仅手机、平板电脑(含学习机)、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被纳入以旧换新的补贴范畴,家电补贴也从原有的8类家电产品扩大到12类家电产品。

与此同时,不少商家也紧跟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以苏宁易购为例,其在国家补贴政策之外,还推出了6000元以上手机补贴计划,在2月14日至3月16日期间,针对6000元以上手机机型,追加250元至1000元补贴,每人限购一台,苏宁易购全国直营店可用。

完善服务

加快推进废旧家电回收

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激发了消费潜力。但新的来了,旧的怎么处理?一方面,旧家电含有可回收的稀有金属、塑料等,具有回收价值。另一方面,废旧家电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前不久出台的《福州市落实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把加快推进回收循环利用行动作为重点内容之一,提出要拓展多元化回收渠道,支持品牌家电销售企业依托自有售后网络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提供家电以旧换新“送新、拆旧、安装、收旧”一站式服务。

长期以来,一些市民家中都摆着“吃灰”多年的电视、冰箱等老旧家电,大多都是因为“懒得处理”或“不知道丢哪”。为了提升市民处理废旧家电的便利程度,接下来,福州将推动回收网点升级改造,科学布局社区回收点前端投放、街道中转站枢纽回收、区县分拣中心末端分拣的全链条三级回收体系,统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目前,“e福州”便民服务平台已开通大件垃圾(含废旧家电)清运网上预约模块,推进废旧家电家具回收服务进社区。

同时,为了规范废旧家电回收,福州也将加快推行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规范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税收秩序。(记者 冯雪珠 蒋雅琛 吴桦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