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认证名单公布 福州缘何上榜国际湿地城市
2025-02-11 09:44:33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在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之路上,福州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5年年初,喜讯传来——《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宣布,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名单公布,计划新增31个城市。中国9座城市入选,福州榜上有名。 “国际湿地城市”是对一座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嘉奖,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福州为何能获此殊荣? 罗源湾红树林公园。市林业局供图 家底丰厚 当之无愧的“湿地之城” 如果资源禀赋也是一种实力,那么福州堪称“天赋型选手”。 闽江穿城而过,139条内河纵横交错,大小湖泊点缀其间,河网平均密度超过3公里/平方公里,拥有全省1/3的海岸线,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实属少见。 也许有人会好奇,这也能算湿地? 《湿地公约》给出了答案: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福州存在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湿地,河流、水库等都归属于湿地范畴。”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规划发展中心主任王英姿介绍,换言之,不是只有大片水域,鱼戏江海、草长莺飞的地方才叫湿地,身边的一条河流,一处池塘,都可以是湿地。 当然,福州的湿地还远不止这些。红树林地、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沿海滩涂、沟渠和浅海水域……涵盖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四大类,拥有1处国际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 据统计,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为19.42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15.14%,湿地保护率55.33%,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湿地环境优劣,鸟类最知道。 在如今的全球湿地生态格局中,福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组团到访,全球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在野外记录到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它们都用“脚”为福州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投了宝贵一票。 形成双赢 用新理念打开保护思路 城镇化进程中,湿地成为城市生态系统消失得最快的部分。 很长一段时间内,地处长乐的闽江河口湿地一度沦为“失地”:鱼塘遍布、海漂垃圾堆积、污水肆意排放、互花米草泛滥,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2002年4月,看到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材料,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明确表示“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全市被侵蚀的湿地很快迎来转折点。 一座寸土寸金的省会城市,究竟该怎样保护湿地生态? 规划先行,立法保护—— 2014年,福州在全省率先编制《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首次明确福州湿地的总体布局、保护目标和保护重点。2017年,福州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明确生态红线。迄今,福州市已出台15部湿地保护相关管理办法。 综合治理,系统修复—— 在“绿色指挥棒”下,全市湿地生态的跨部门联动更加密切,不同生态类型的保护工作开始融会贯通。 从“全域治水”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福州构建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水系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的四层生态保障体系。 人力之上,算力加码。随着高科技深度运用于湿地保护区,立体化智慧监测防控体系加快构建,逐步形成城区内河一网多片、闽江流域一线多点等的数字孪生总体布局,为湿地管护添助力。 完善功能,福祉共享—— 近日,一群孩子走进闽江河口湿地,探寻鸟的足迹。依托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博物馆等宣教基地,福州积极组织科研院校、观鸟协会、志愿者等机构团体,围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升民众保护湿地意识。 2023年,福州正式启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连续两年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福州经验” 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毫无疑问,这份持之以恒的保护,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以湿地为桥梁,打开了世界看福州的一扇窗—— 2022年,“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海、陆生物地理区划过渡带”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2023年2月,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82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2023年10月,福州被授予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是全球5个被授予这一荣誉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 湿地保护,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福州,更影响着世界。 2015年,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提出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每三年组织一次,旨在鼓励更多地方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保护湿地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湿地公约》共认定74个国际湿地城市,包括最新宣布的福州、崇明、大理、杭州、九江、拉萨、苏州、温州、岳阳等9座中国城市在内,中国湿地城市总数达到22个,是全球入选数量最多的国家。 从市域走向全国,再从中国走向世界,福州在探索城市湿地生态可持续保护与发展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在王英姿看来,国际湿地城市的认证对福州而言意义重大。“这是地方政府将湿地保护管理与发展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机会,也是一座城市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坚定承诺。” 国际湿地城市,同样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市林业局资源站(湿地中心)负责人陈世武告诉记者,接下来,将马不停蹄地开启下一轮湿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修订出台《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夯实互花米草除治成效,加强闽台湿地保护合作,共同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并积极探索滨海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厚植生态沃土,以“湿地之城”展现福州之美。(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徐明锋)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