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委员共话建设文化强市:守正创新 激活闽都文化生命力
2025-01-07 09:54:16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三山鼎峙,两塔耸立,绿水长流。7000多年历史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孕育了福州以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等为代表的闽都文化。 外地游客来榕拍“三条簪”服饰写真。记者 池远 摄 福州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提振文化自信精气神,建好文化强市?市政协委员一致认为,传统文化需要创新表达。对此,大家结合履职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项目申报由全国各省市区共同推动,其中福州市的元宵节(马尾·马祖元宵节俗)项目参与申报。马尾、马祖以花灯为媒共闹元宵这一习俗,体现了两岸乡亲共同祈盼早日团圆的美好愿望。 “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第一次举办‘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建议邀请更多台胞逛灯会,以花灯为媒,推动两岸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更多交流与合作。”市政协委员于祯说,建议在灯会上引入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俗活动,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年味风俗,助力福州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 市政协委员郑铨凯建议,福州的春节习俗众多,包括“年暝兜”(意为年关近了)、“分年”、“做岁”、送灯等,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全市可策划非遗迎新春系列活动,全方位推动福州文旅融合发展。 福州非遗三条簪,作为福州传统梳妆技艺的重要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2024年,沉寂了百余年的三条簪火爆出圈,据不完全统计,带动至少23个省份(含直辖市)51个城市旅拍商家推出三条簪妆造体验项目。三条簪甚至走出国门,亮相英国街头,获得众多外国友人的称赞。 “为三条簪创新开发更多适应当下的应用场景,是对这项非遗技艺最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市政协常委鲍习羽认为,可以推出一批以三条簪为主题的非遗展示、创意市集和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应该结合福州文旅产业发展,推动三条簪与其他福州非遗技艺结合,开发新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福州日报记者组)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