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如何念好农业科技经?
2024-12-06 11:10:13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
尼日利亚代表展示印有“乡村振兴 助农非洲”字样的T恤。记者 郑帅 摄 5日下午,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办,国际商协会、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现代农业发展之道,推动农业国际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在全球农业领域,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现场举例,一艘养殖工船的生产力,相当于5000亩池塘产量;一个育种加速器,能缩短作物近一半的生育周期。 张合成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实现基本自立、自主可控,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高水平自立自强任务十分艰巨。 “现代技术,正在驱动新的变革。”对此,张合成建议,要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涵盖资源保护、重大品种、粮食单产等多个方面,这是硬性任务,必须“抢到”,才能形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谋发展,不能仅凭一己之力。溯古追今,农业交流始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国际合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中国与众多国家保持着技术合作,共享科技进步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红利。 “中国水稻育种技术、生产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在马来西亚,大米供应很大一部分仍依赖进口。”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说,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纽带,通过密切合作,把中国最新的种子和技术带到马来西亚,实现两国乃至多国之间好技术、好产品的互惠互通。 纳米比亚有着同样的期许。作为首个向中国出口牛肉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自然禀赋优越,农业是该国支柱性产业之一。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乔治·凯亚莫表示:“农产品出海是必经之路,这也是我们不远千里来到福建福州的重要原因。” “更先进的技术支持,正在拓展延伸中国在国际农业交流上的广度和深度,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与中国的合作延伸至种业、农业机械化、绿色农资等多个领域,还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深化,前景广阔。 论坛期间,尼日利亚代表向两家中国企业代表授予“乡村振兴 助农非洲”荣誉称号。(记者 蓝瑜萍)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