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加快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 福州与台青双向奔赴

2024-10-11 11:19:21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对广大青年来说,选择一座城市,往往意味着选择一种发展理念、选择一种成长环境。

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福州始终坚持打造台青登陆的第一家园。今年8月,在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峰会上,福州市启动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台青与福州共发展。福州对台青发展更友好、更关爱,台青对福州发展更担当、更有为。

目前在榕实习就业创业台青累计超1万人,2023年新增实习就业创业1303人。这些初来乍到的台湾青年,在寻找落脚福州“第一站”的过程中,也在经历着步入社会的关键“第一战”。由此出发,福州正千方百计创造台湾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条件,把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这项大工程分拆到每个细节中。

台胞公寓所在的桂溪社区举办台青市集活动。岳峰镇供图

一片热土

让梦想开花结果

台湾青年在福州能有什么发展?放眼广袤的沃野,或许可以看到答案。

永泰县嵩口镇,曾因古渡口优势而商贸发达、繁荣一时,也因城市化的冲击一度落寞。2014年,台青邓海和他的团队来到嵩口镇中山村,协同当地政府,为这个古镇做了一次“针灸活络”的调养,以“千年港口”为命题,用一针针微改造,让一座座古厝、一条条古道重现风采,让更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节日和活动,唤醒乡村活力。

2018年,“接力棒”传到了台青曾芝颖手中,彼时只是来榕参加海峡青年节美丽乡村设计大赛的她,看着闽江畔安静的雄江镇,听到悠扬的鸣笛声,决定要留下来。曾芝颖带领的团队,实施两岸建筑师联合计划,以“低造价改造、低密度开发、低成本运营”方式,开展三类农房改造、空间活化利用,以及打造“100号村民会客厅”等项目。

一个小镇可以做多久?对曾芝颖来说,5年远远不够。今年,她又与闽清许下了15年之约,以“小镇运营”的身份继续留在雄江。“现在我们团队创建了‘城乡永续学院’,计划邀请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体验并创造100种生活。”

卢贵云参与乡建乡创的“解法”有所不同。2019年,卢贵云接过父辈衣钵,探索茶企转型之路。“当时政府提出建设‘茶旅小镇’的概念,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想通过文旅来带动一产、二产。”卢贵云说。

2021年,恰逢闽台乡建乡创、闽台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卢贵云联合台湾团队将茶产业与茶文化、茶旅游结合,建设了草木谷闽台茶文化艺术中心、永泰细茶露营地等绝佳观景点,打造围炉煮茶、围炉冰茶消费场景,研发茶饮、茶酒、茶膳食等文旅产品,惠及周边7个村,带动2756名农民就业。

青春和创意,守护和传承,在福州肆意生长。近年来,福州共引进71支台湾团队、200多名台湾设计人才,驻村“陪护式”服务100多个村庄,签约落地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数量、获得省级补助资金数额均位居全省第一。

台青选择福州,说到底,是因为这里有可以实现梦想的土壤。台湾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简德辉本想在台湾找一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但是最终却进了一家电信公司。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简德辉不愿就此放弃,他把目光投向了大陆。

来到福州,简德辉先用小程序了解岗位信息,并在海青节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的人才服务驿站现场,与公司一对一交流。“网龙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得非常好,我很希望能够加入;海峡银行在智能数据方面的岗位也很适合我。”简德辉看到了不少心仪的岗位,感觉这一趟“很值得”,福州有政策、有保障、有机会,这让他充满信心。

看到先行“登陆”台青的发展,不少像简德辉这样怀揣梦想的台青跃跃欲试。然而,“到大陆后专业对口吗?”“能做什么工作?”……成了台青琢磨的新问题。

“我们梳理了台青专业方向和求职需求,与征集到的岗位提前进行了‘一对一’精准对接,提升人岗适配度,确保岗位推送率100%、‘一对一’对接率100%,最大程度提升台青来榕就业意向率。”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

一棒接一棒,一群人带一群人,越来越多台青拥抱福州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梦想的花。

台湾青年在海青节人才服务驿站找工作。海青节组委会供图

一份归属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座吸引青年的城市,不仅是有发展机遇的,更是有归属感的。对于台青来说,归属感不仅落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实际生活所需的便利度上,更体现在对细枝末节的感知和具体而微的认同。

“有了医保卡,看病就医更方便了。”上个月,台胞邱智隆在福建海峡银行闽江支行办理医保参保手续,只需出示居住证,现场填写简单的个人信息,几分钟就拿到了医保卡。

“我没有提前预约,原以为需要很长时间,没想到这么快,真是太方便了。”邱智隆开心地说,他和朋友准备办个贸易公司,下个月就来做信用认证,方便以后申请贷款。

在福建海峡银行闽江支行的台湾青年综合服务驿站,不少台青前来办理业务和咨询相关政策措施。驿站设2个服务窗口,提供“现场办金融服务、帮代办政务服务、咨询办信息服务”等三类共64项服务。

目前,台湾青年综合服务驿站已进驻全市57家海峡银行网点,并开通了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记者发现,线上的台青综合服务和台青服务手册,都使用了繁体字,方便台青阅读。而线下窗口,也聘请了台青服务专员,为前来办事的台青提供个性化服务。“台青服务台青,可以多一份亲切和理解,让大家在办事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福建海峡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建设台湾青年综合服务平台,《若干措施》也针对台青最关注的住房问题持续加码,原来3个月过渡期免费住房延长至一年,让台青能更从容地求职或寻找创业机会。

“00后”台湾女孩罗金金一毕业就来了福州,并申请了免租房作为过渡。不到一周的时间,她就拿到钥匙,拥有了自己的小公寓。

家人居住在广东、大学就读于南昌,为何选择福州就业?罗金金笑着说:“因为福州的政策非常好,有人才补贴、租房补贴等福利,给了我们‘想来就来、想留就留’的底气。”

干净的楼道、敞亮的房间、一应俱全的家具……入住一个月的罗金金沉浸在喜悦中。“居住体验特别好,硬件配套齐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入住之后就像是加入了一个大家庭,周围有很多年轻人。社区经常组织交流活动,认识了不少朋友。”

福州的台青引力,还来自浓厚的年轻社群氛围和家的温馨感。相较于刚来福州的罗金金,台青张雅雯已经入住公租房两年多,公租房租金比市场低了一大半,让她能更安心地创业。

回忆多年在榕生活,让张雅雯感触最深的是,每逢传统佳节社区都会举办两岸“连心节”新春活动、“月满同聚一家亲”中秋联欢、“两岸同胞乒乓球交流友谊赛”“两岸儿童晋安寻福”等各类活动,组织在榕台青台胞聚在一起,让两岸同胞心更贴近,情更亲近。

一个未来

与祖国同频共振

台湾青年与大陆的相遇是一个万花筒,如何在一次次体验旋转的惊喜后,愿意留下来?解决青年“成长的烦恼”是关键。

2017年,来自台湾台中的陈昭志取得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与大多数毕业生一样,面临着回乡还是留下来闯荡的问题,“五险一金”成为他选择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对台先行先试省份,福建率先推动台企与大陆企业、台湾居民与大陆居民实现同等待遇。陈昭志直言:“福建出台了多项引进台湾人才的政策,毕业那一年,首选就是来福建。”

如今,陈昭志在福州不仅找到了事业的舞台,评上了副教授,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我的儿子也在大陆顺利入学,现在就在福州教育学院第一附属小学读书。”来大陆7年,求学、工作、娶妻、生子、落地生根,陈昭志坦言大陆落实台胞同等待遇给他带来机遇,让他安心扎根发展。

位于鼓楼区新侨联广场的台青创业基地“台青第一云家园”中,聚集着一群有理想的台湾青年,他们在这里把台青项目孵化得更成熟。“在这里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将台湾的民乐在福建传播开来。”柯承妘说,4年前刚来福州时对惠台政策不熟悉,走了很多弯路,现在加入了基地,不仅申领了创业补贴,还可以和身边朋友们讨论如何做好线上的课程。

“‘同一屋檐下’的都是正在奔跑的青年。”“台青第一云家园”负责人李正能说,目前已有39家台企入驻基地。在谈到为什么能顺利孵化一个个创业项目时,李正能表示是政策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我常对基地里的台湾青年说,很少有地方像福州一样,住房、装修、开业都给补贴,相当于让你免费创业两年。”

聚焦台湾青年“关键小事”,更要关注“人生大事”。今年8月,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举办“情圆巴士 爱融两岸”两岸青年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活动,两岸66名青年共同体验以福州传统文化为主线的浪漫文化之旅。其间,“两岸青春荟”青年联谊交友平台也正式发布。

两岸青年在“情圆巴士 爱融两岸”两岸青年文旅联谊行活动中热烈交流。记者 郑帅 摄

显而易见,福州正在构建一个吸引台青的“强磁场”。落实台湾青年社保补助、实习补贴、子女就学、同等待遇等政策措施,解决青年婚恋难、子女教育难等诸多问题,这些政策犹如强大的“引力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在福州扎根。

福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将加快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完善支持台青来榕交流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台湾青年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台湾青年追梦、筑梦、圆梦。

面向未来,更多奋发有为的台湾青年正被福州这片热土感召、吸引,在飞扬的青春中实现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记者 唐蔚嫱 潘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