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连江 > 正文

连江同心村:以海为媒 同心强村

2024-09-13 15:39:58 作者:梁凯鸿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郑梦婷   我来说两句

连江同心村:以海为媒 同心强村

同心村航拍图

连江县同心村位于黄岐半岛北侧,陆域面积1.1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0亩,海岸线2200米,是一个依山傍海、以海为田、风景独特的沿海渔村。全村211户,常住人口1200多人,主要从事鲍鱼、海带养殖等。

近年来,同心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党建带动、载体拉动、产业驱动、生态推动、网格联动“多位一体”,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走出了渔业强村、文明兴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实现了由寂寂无名的小渔村向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转变,同心村党支部书记林连忠还获评“福建好人”。

党建带动 立文明之本

驱车从福州市区出发,沿着沈海高速行至浦口下高速,顺着滨海大通道一路驰骋,约20分钟,便来到了连江的“海上桃花源”——安凯乡同心村。

“我们创建了全市首个海上党支部,确立‘渔村强村、文明兴村’目标,创新‘党建+创建’模式。”林连忠说,休渔期,海上党支部邀请海洋产业专家集中授课,满足渔民专业技术需求;作业期,在船舶上设置“红船图书箱”,把新思想、实用生产技术等送上船,实现渔民党员学习教育海陆衔接,不断加强支部建设。

“我们还组建了以支部书记为队长的村志愿服务总队,把文明创建列入支部重要议题,把文明用海、安全生产、睦邻互助等理念植入党员教育培训中,引导党员带头参与政策宣传、协调议事、渔业生产、服务保障、抢险救灾等方面工作,以党建夯实创建根基。”林连忠介绍,通过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组建同心协力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强诚信品牌建设,不仅帮助养殖户解决困难、规避风险、降低成本,还为102户养殖户获得贷款共3170万元。

产业驱动 强文明之基

漫步在同心村,目之所及是粉蓝相间的建筑,墙上绘有鲍鱼卡通形象“鲍帅”和“鲍美”,村中央还有一个由废弃养殖场盘活改造的同心鲍广场。游客最喜爱的“我要鲍鲍”,是同心村首创的鲍鱼文化IP,包括粉蓝相间的拟人化卡通形象“鲍帅”和“鲍美”,并推出“我要鲍鲍”抱枕、T恤、帽子等文创产品,以及微信表情包等衍生品。

“同心村注重依法管海、文明用海,力促海洋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为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奠定物质基础。”林连忠介绍,同心村先试先行,依法推进海域确权工作,将海域使用权先收归、再发包,实现了村财收入从5万元到85万元的大飞跃。

据介绍,同心村在全国首创“我要鲍鲍”鲍鱼品牌IP,注册“同心鲍鲍”商标,成立品牌运营公司,引进“数字同心”与“鲍鱼文创产业工程”两大项目,把IP和鲍鱼产业进行创作融合。同时,开辟观景平台、咖啡屋、爱情长梯、网红渔排、主题公交站等,打造成“连江鲍鱼网红第一村”,用流量换留量,彰显同心村的文化魅力和文明功效。

环境提升 绘文明之彩

岸上,干净的环村道路、大气的滨海公园,还有新潮的彩色墙画、唯美的爱情长梯,平添几分浪漫气息;海面,波光万里,塑胶浮球整齐划一,渔排舟楫列队成阵,组成了壮观的“海洋牧场”。同心村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

“同心村坚持因地制宜,加大村容村貌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擦亮生态文明底色。”林连忠介绍,在海上,他们投用7000个环保型塑胶渔排和8万粒塑胶浮球,全面完成海上养殖转型升级改造,从源头杜绝白色泡沫等海漂垃圾,同时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行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村内,加强整村风貌管控,积极开展村内立面改造,依法拆除房前屋后、沿海沿路的乱搭乱建物,倾力将同心村打造成为地中海风情渔村。

此外,在村里实施“我家最美”星级评选、“门前三包”、卫生收费制度,积极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实现垃圾处理费收清楚、卫生扫清楚、绿化捡清楚、渔具摆清楚、垃圾分清楚“五清”目标,防止工业、生活污染破坏生态,带动村民自觉维护人居环境。

同心村还十分注重阵地建设,通过整合、提升、改造现有场地和人文资源,开展“同心鲍鱼锅边节”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巩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建设,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先后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常年组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村民评议活动,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学雷锋活动、敬老扶困、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示同心村海纳百川、成风化俗的新面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