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福州自主选育的特色甘薯品种在全国“开疆拓土”

2024-08-19 10:32:00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番薯育种团队查看作物长势。记者 原浩 摄


8月,大地火辣辣地烧着。相比于水稻、蔬菜种植大户们的焦急,福清龙田镇甘薯大户薛雄兴显然淡定许多,毕竟刚栽种不久的甘薯苗已一片青葱翠绿。

得益于耐旱、不怕热的天性,甘薯与南方的土壤、气候适配度极高,哪怕烈日灼烧下,仍能自如地抽枝散叶,并在暗地里结出一个个“胖娃娃”。

在福州,甘薯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福清、永泰。难得的是,其中不乏本土选育品种——“榕薯”系列。近年来,市农科所番薯育种团队自主选育的“榕薯”系列特色甘薯品种,在省内外累计示范推广约60万亩,最远的已推广至新疆地区。

甘薯育种新目标

割去藤蔓,掘开土壤,一小串拳头大小的“榕薯910”裸露出来。轻轻掰开,乳白与紫红相间的内瓤散发出一股清香。

“还没长大,所以个头小。”薛雄兴拍了拍手上的土,笑着比划了两下,“去年挖出了个特别大的,本来打算当‘镇场之宝’,结果被朋友‘抢’走了。”

3年前,薛雄兴从福州市农科所引进了这一本土新品种,期待着新品种能有更高的淀粉率,便于加工。

这也代表了当下多数甘薯大户的想法。随着淀粉加工在福州甘薯产业中所占比重的提升,传统品种无法满足农户所需,甘薯种性退化、淀粉产出率不高等问题亟待破解。

与传统甘薯品种不同,“榕薯910”薯皮为紫红色,紫白色的薯肉则与槟榔芋相似。“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6.6%,淀粉率16.8%,薯肉细腻,甜度适中,这意味着‘榕薯910’兼具鲜食和加工两大功能。”市农科所研究员鄢铮介绍,不仅如此,“榕薯910”还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强,兼具保健功能,能有利地提升甘薯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甘薯耐旱却怕涝的难题,也有得解。“前段时间台风天,雨下得大,但‘榕薯910’没怎么受影响。”薛雄兴说,新品种耐涝性很好,被泡上两天的甘薯根茎也很少看到烂薯、烂藤现象,“观察两三年下来,这个品种很稳定,接下来还打算继续扩种。”

榕薯“开疆拓土”

薛雄兴所在的福清,曾一度被称为“地瓜县”,特别是缺水的龙高半岛,历史上种植了大量的甘薯。薛雄兴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种地瓜,房前屋后遍地都是地瓜叶。

扎根沙土、广适高产的甘薯,缓解了数代人粮食紧缺的焦虑。

400多年前,长乐人陈振龙冒险从东南亚引进的甘薯种苗,经官方推广种植后,为缓解旱饥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这一高产耐贫瘠的作物经由福州走向全国。

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与金学曾引种推广之功。如今,先薯亭依然矗立于福州市区乌山上,记录着这段历史。

从引种到育种,福州致力于在新时代走出一条甘薯本土化之路。

“本土化的良种适应性更强,能从实际出发,满足地方农民的具体需求。”鄢铮说,现在消费者的观念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反馈到生产端,也需要科研人员及时地调整育种方向。

多年来,市农科所番薯育种团队陆续自主选育出了“榕薯756”“榕薯819”“榕薯910”“榕薯109”等系列特色甘薯品种,在省内外示范推广累计约60万亩,最远的已推广至新疆地区种植。

育种没有终点

一个品种能否一直种下去?

“很难,气候、土壤条件都在变化,原有品种可能会出现种性退化,进而直接影响其品质和产量,很难一劳永逸。”鄢铮从事甘薯育种15年,在他看来,育种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

相较于蔬菜育种,粮食作物的育种之路显得漫长了许多。“我们需要先从成千上万的种子中,筛选出来具有目标特性的后代苗头品系。”鄢铮介绍,通过杂交选育出的后代品系,需在不同地区开展适应性试验,唯有历经一轮轮优胜劣汰后,才可能筛选出“拔尖选手”。“甘薯新品种必须取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后,才能向市场推广。”

鄢铮说,一粒好种子,从开始筛选,到最后交到农民手中,至少需要8年。

如今,福州甘薯育种仍在不断努力:继续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甘薯品种,稳定优势;开发富含硒元素、花青素等功能型品种,契合健康消费理念;研发适宜鲜食、加工的兼用型品种,满足生产端需求……

走在甘薯地的田埂上,鄢铮还琢磨起了新品种的“小名”。“‘榕薯910’不容易记,不如就叫‘芋头薯’。”似乎给自家“孩子”取个琅琅上口的小名,成为不少育种人的执念——这不仅是对过去多年研究终结果的一种满足,也是对它即将进入市场的一份期待。(记者 蓝瑜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