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闽都文化“潮” 旅游产业热

2024-06-23 13:17:41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闽都文化“潮” 旅游产业热

南后街上的快闪表演《十二婆姐送平安》让众多游客驻足。记者 张旭阳摄

在三坊七巷赏闽剧之美,到上下杭游非遗市集,去仓山浦下河看龙舟竞渡……文化自信的风也刮进了福州旅游市场,人们开始探索国风文化、特色非遗。在传统的游山玩水之外,“潮”起来的闽都文化正成为福州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业从业者在旅游线路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新产品设计等方面,向厚重的闽都文化寻求支持。

漫步三坊七巷,亭亭如盖的青翠榕树,白墙黛瓦的明清古建让人眼前一亮,每间古厝都带给人惊喜。

昨日,记者循着悠扬的古琴声,沿着安民巷往前走,中式山水庭院民宿——安民半舍映入眼帘。推开朱漆木门,便可看到不少身着汉服、旗袍的游客正拿着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摆造型拍照。

沉浸式的场景打造,国潮风格的布局,引来很多年轻游客打卡、入住。“大部分都是外地游客,特地来体验传统文化。”民宿老板张宇介绍,许多客人是带着自己对福建、福州文化的理解来到这里的。因此我们设置了香道、茶道、琴道、花道等特色项目,让大家乐在其中。

福州传统非遗项目也被搬到景区,美景与艺术相映生辉,为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非遗盛宴”。

坊巷幽幽,丝竹声动。昨日下午,《非遗循迹·古韵今风》沉浸式小剧场在三坊七巷水榭戏台开演,闽剧等传统表演,为游客呈现了一场文化大餐。经典闽剧《荔枝换绛桃》婉约的唱腔,让游客听得如痴如醉。在游客方女士眼里,悠悠的闽剧韵律回荡在水榭戏台之间,剧中人物都好似从古代穿越而来。“古厝里听闽剧,别有一番风味。”方女士点赞。近年来,“闽剧进景区,文化惠民生”演出已成常态,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戏迷。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也在全力打造“非遗一条街”,催热“新中式”文化游。

走进福建供销福茶社,一楼展示区摆满了浓郁国潮风格的福建茶叶、茶器、茶食。上到二楼,供销杂货铺里小人书、缝纫机、搪瓷杯、老式电话等老物件琳琅满目,让人仿若坐上时光机,回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工作人员介绍,福建供销福茶社以怀旧、国潮、多元的新式大众茶馆面貌呈现,既体现“老供销时代”的记忆情怀,更凸显年轻一代对国潮风格的喜爱。

路边糖画、捏面人、手工灯等传统手工艺引人驻足;特地赶来打卡耳聋伯元宵、同利肉燕等闽都小吃的游客得以一饱口福;在市非遗展示馆,精美的软木画让来自浙江的王先生惊叹不已,体感互动区里不少游客排队体验咏春拳、儒家拳、自然门等拳法……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新中式”旅游展现闽都人文风情魅力,深受游客喜爱。

目前,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已累计入驻非遗业态17家,涉及漆器、木雕、佾舞等非遗类目,整合联动上杭路、下杭路非遗业态,形成聚集效应,为游客提供非遗一站式游览体验。

“国潮风的涌起,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的表现。所以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和中国船政文化城等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景点很受游客喜欢。”市旅游协会会长韩鸣认为,要让“国潮”文化与主流的、创新的方式结合,丰富文旅供给,让更多人成为“国潮”消费的主力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