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闽清 > 正文

闽清全力探索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2024-06-21 10:34:16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清风拂面,硕果累累,一颗颗饱满的西红柿,孕育无限生机;青山绿水,游人如织,橄榄湖畔的欢声笑语,传递兴旺活力;老城翻新,创新治理,营造和谐县城……一幅幅美景,见证了闽清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今年以来,闽清县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工程”为总抓手,深化拓展“三争三领”行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有闽清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加快融入都市圈、建设山水城,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碧蓝的湖水,葱翠的远山,雄江镇美景让人赏心悦目。雄江镇供图

千村有千品 农业招牌擦得亮

仲夏时节,云龙乡官庄村格外“红火”,采摘、打包、发车,一箱箱西红柿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梦,奔向四面八方。“销路非常好!不用出村就卖出去了!”种植户们脸上漾着笑意。

云龙的西红柿、塔庄的百香果、金沙的金线莲……一块块千姿百态的“拼图”,拼起闽清“以特取胜、以优取胜”的宏伟愿景。近年来,闽清依托省定农产品主产区定位,发掘各地农产品特色禀赋,建成一村一品示范镇和示范村71个、农业龙头企业76家,重点打造水稻、橄榄、油茶等“六个万亩”农特产品优势区。

“一村一品,既有利于各村镇良性竞争,避免资源浪费,也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特色资源,提升产品质量。”闽清县相关负责人说,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均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在口味、品质上形成优势,打造更多特色农业品牌。

今年4月,闽清新增“闽清西红柿”“闽清甜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9个地理标志,数量全市第一,见证了闽清特色农业发展的成绩。据介绍,近年来,“闽清橄榄”已获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产值突破4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梅溪镇被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茶口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上述负责人说,以“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为理念,闽清将继续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橄榄、粉干、茉莉花茶、禽蛋、智慧食品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农产品从“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转变,推进一产“接二连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更多优质特色品牌。

千村有千貌 八仙过海产业兴

水面阔朗、湖光潋滟,从大山中的库区渔业乡镇,到新晋的周边游网红目的地,雄江镇的华丽转身,折射出不一样的乡村振兴之路。

“结合库区养殖网箱清退工作,雄江全面清退辖区流域内网箱,把橄榄湖从‘渔场’变成了游客口中的‘小洱海’。”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结合网箱整治成效,雄江镇在湖边建设亲水栈道,打造水上平台;提升溪谷沙滩,丰富亲水娱乐内容;村中也落实风貌管控,统一建设黄墙红瓦特色建筑,衬托美丽湖景。

数十公里外的上莲乡,也走出了独特的文旅发展新模式。在这里,芝溪、庐下溪双溪交汇,同60余亩良田共同勾勒出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立足特色田园风光,上莲乡建设“遇见·心上莲”景区,规划设计草地、稻田、采摘园、古厝等多个景点,丰富旅游内涵。

如今,漫步上莲乡间,游人们可坐于咖啡屋内,看云卷云舒;也可换上旗袍,在花田里定格美丽瞬间;可以漫步仰高厝,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体验知青生活,回忆青春岁月……一步换一景,步步皆是春,悠闲而充实的乡间生活,令“心上莲”的招牌愈发响亮。

“上莲距城区较远,为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我们在上莲周边建设民宿产业集群,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安心。”心上莲品牌运营公司总经理沐瑶介绍,去年以来,上莲乡已先后建设山野·四季、莲上雅集等一系列民宿,初步形成民宿产业集群,提升游客出游体验。

雄江与上莲的新探索,折射出的是闽清坚持“千村百貌、整村开发”,引领乡村整体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闽清加快盘活黄楮林温泉景区,梳理打造心上莲、云溪漫谷、闽台乡建乡创、九野小镇、小丫村等乡村振兴样板,全力推进更多乡村文旅项目投入运营,云上尚德、流星光年、莲上雅集等一批看得见、可复制、能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亮相出圈,打造更多示范样板。

千村有千家 留才引才添活力

梅台两岸融合驿站揭牌,架起两岸融合发展连心桥;海峡乡建乡创家园开幕,打造两岸青年创业热土;城乡永续发展学院启动,把脉更多乡村发展路径……2024年,梅台两岸融合发展喜讯不断,乡建乡创人才“第一家园”建设成果渐显。

以人才为纽带,推动城乡要素互补。近年来,闽清积极探索两岸人才融合发展新路径,搭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桥梁和纽带,持续构筑乡建乡创人才“第一家园”,取得成效满满:

政策引导,引才更明晰。 闽清出台“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十条措施”“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15条措施”等措施,清单化推动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引进台湾团队95支、台企14家、台湾人才300多名,实施乡建乡创合作项目35个。海峡乡建乡创家园可提供五年租金一次全免服务,搭载青年聚集、项目对接、交流洽谈、成果展示等多个功能,可满足入驻台青公司的办公、住宿等多方面需求。

服务提质,留才更便捷。闽清整合县、乡、村三级服务资源,建立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全过程对接服务机制,设立服务专窗,配备服务专员,以“陪伴式服务”为台胞台企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更新县级乡建乡创项目库、人才库、企业库信息,提供即来即办、上门办、提醒办等绿色通道。

强化磁场,用才更活跃。闽清创新项目找企业、团队选项目的“双选”机制,采取陪伴式、陪护式服务形式,结合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行动,培育富有特色的闽台乡建乡创发展模式;深化科特派“N+1”服务机制,共有7个省市引进生科创服务团队、73名省市科技特派员、548名高校青年学子扎根农村。

闽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统筹城乡产业共兴、要素共享、生态共建、多元共治,深化党建引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做好“三农”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具有闽清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记者 阮冠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