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海上福州”闯出多个全国第一

2024-06-15 10:48:51 作者: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去年渔业产值691.85亿元,已成功下水深远海养殖平台12台(套)……

“海上福州”闯出多个全国第一

12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专题《寻找“万亿之城”向上实力——福州篇》,重点聚焦“海上福州”建设等。

今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福州向海图强,在海洋经济建设方面分别夺得“状元”“榜眼”“探花”:2023年福州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连江海域分布着多个深远海养殖平台。记者 包华 摄

比成人巴掌还大的绿盘鲍。记者 林双伟 摄

从陆上到海上 鲍鱼“福州产”

据央视报道,全国每三头鲍鱼就有一头来自连江。连江鲍鱼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县级首位,在业界有着“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福建鲍鱼看连江”的说法。那么,福州第一粒鲍鱼从何而来?

30多年前,福州没有鲍鱼养殖。20世纪90年代,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连江县苔菉镇建立了后湾海珍品基地,开展鲍鱼育苗工作。1992年,福州利用日本长崎盘鲍和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杂交育苗,培育出本地新品种——黑鲍。这也意味着,“福州产”的第一粒鲍鱼在连江诞生。

之后,在“海上福州”建设的东风里,福州鲍鱼养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

“原先鲍鱼都是陆上养殖,连江在1993年创新海上试验,将塑料桶围上渔网倒扣着,吊在海带浮绳上,这是鲍鱼养殖笼的雏形,1996年改良为现在的鲍鱼网箱,海上养殖大规模铺开。”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连江鲍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在2010年总量达到12亿粒,获评“中国鲍鱼之乡”。

连江鲍鱼产业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培育的“鲍鱼芯”新品种绿盘鲍,个头比成人巴掌还大,打破国内市场大规格精品鲍和高端干鲍长期被国外野生鲍垄断的局面;鲍鱼加工企业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合作研发了鲍鱼肽等新型功能性食品,实现鲍鱼加工量、出口量、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源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全国第一个鲍鱼预制菜研创中心,不断叩开海外市场……

据统计,近年来,福州鲍鱼产量占全国的一半,连江鲍鱼产量约占全国1/3。2023年连江鲍鱼养殖产量达5.66万吨,产值达47.46亿元。

从南方到北方 养殖模式获点赞

然而,福州鲍鱼也面临生存挑战——台风、赤潮等灾害,易导致死亡。为此,位于苔菉镇后湾海域、我国最大的鲍鱼养殖企业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开始探索“南鲍北养”模式。

该公司董事长吴永寿介绍,每年5月,鲍鱼苗会运至山东荣成“避暑”,11月底运回连江县苔菉镇“过冬”,次年夏天又运到北方养殖。在吴永寿等人的带领下,连江也成为福建规模最大的“南鲍北养”养殖基地,产量占整个“南鲍北养”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种养殖模式下的鲍鱼,不仅可以规避南方台风、赤潮带来的风险,而且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产量高,口感上也会更加爽滑。

得益于此,该公司养殖的“大磹鲍”个头大(单个最重1千克)、营养丰富,进军高端产品市场,远销俄罗斯等国家,曾获得国际鲍鱼专家点赞。

从“木头房”到“智能房”智慧牧场全国最大

如今,回连江苔菉过冬的“大磹鲍”,可以住进“智能家居”——全国最大的鲍鱼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吴永寿告诉记者,“福鲍1号”是新型抗风浪自动化鲍鱼养殖平台,重约1000吨,能抵御15级台风,台风期间还可实现无人值守。

该平台具有风力发电和24小时远程水文监测、自动增氧等功能,可谓是鲍鱼的“深海豪宅”。“如果溶氧量降低了,就自动启动供氧设备,还能根据水温调节饵料投喂量,比如水温低的时候就少喂。”吴永寿说,过去,养鲍鱼属于“汗水渔业”,需要靠人力把笼子从水下提升到海面上,然后再凭经验投喂食物,十分辛苦;如今,有了科技支撑和数据支持,渔民可以智慧养殖。

“不用靠人力去拉,只要按下电动按钮,一组鲍鱼笼便如同乘坐‘海底电梯’般,从海水中缓缓升起。”吴章瑜也从渔民变成了“工人”。

“福鲍1号”是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从2018年开始,福州就在全国率先开展深远海养殖,推动鲍鱼、大黄鱼等海水养殖业从内湾向深远海、机械化、智能化转变。

截至目前,福州已成功下水深远海养殖平台12台(套),投放、投产数居全国第一,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智慧牧场。“闽投1号”等多个深远海养殖平台实现了“福州造”,代表了当今世界养殖先进生产力水平。

从国内到国外 福州向海图强

鲍鱼养殖只是福州发展现代渔业产业的一个缩影。

福州已形成“10+1”特色渔业品牌——福州鱼丸、福州鳗鲡、连江鲍鱼、连江海带、长乐漳港海蚌、福清南美对虾、琅岐蟳、连江定海湾丁香鱼、连江虾皮、福清花蛤以及福州金鱼,荣获中国鱼丸之都、中国海带之都、中国鳗鲡之都、中国金鱼之都、中国海洋美食之都等称号。其中,鲍鱼、鳗鲡、海带等优质品种是全国单项冠军;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产量约占全国20%,远洋渔船数占全国17%。

同时,福州加快粗芦岛“一区两基地三高地”——福马产业合作园先行先试区,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福州国际水产品集散交易基地,以及海工装备科创高地、海洋生物科创高地、数智渔业科创高地建设,加快实现水产品“全球买,全球卖”。

除了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渔业产业,福州还正在打造全球化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千亿临海能源产业,打造四个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打造浓厚海洋文化和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海工装备方面,福州形成了以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含马尾造船、东南造船、福船研究院等)为龙头的造船业,以华东船厂、兴达船业、宝中海洋等为代表的修船业,以福建船政重工、鑫丰船业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业。其中,作为福州知名造船企业的马尾造船,打造全省最大的特种船舶生产基地,今年先后交付了全球最大敞口集装箱“地中海努里亚”轮、福州首艘7500车位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闽江口”号等。

临港产业方面,位于福清的中景石化全球最大单套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装置投产,待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聚丙烯生产基地;位于连江的可门园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正在打造全球最大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基地。

…………

风从海上来,福州将继续牢记嘱托,向海图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