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连江 > 正文

从“空心村”到“明星村”——连江黄岐镇古石村焕新记

2024-06-12 17:38:33 作者:林文婧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夏铖晰   我来说两句

台胞陈柏菁(左三)与黄岐镇领导共议石厝活化利用。记者 林文婧 摄

“留住了乡愁、看到了发展,我们村不再默默无闻!”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美丽的海滨景色、热情高涨的游客让连江县黄岐镇古石村再次“出圈”,也让村民们再次感受到“网红村”的影响力。

殊不知,两年前,古石村还是默默无闻的海边“空心村”,当地党委政府广发“英雄帖”,吸引海峡两岸艺术家和创客入驻,为村庄注入文艺气息,带火了当地的文旅经济。“村子变美了,游客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孩子们陆续回来了,我们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幸福。”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老党员陈振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新乡人赋能 石厝活化利用

推窗见海,一步一景;追风逐浪,与海共舞。端午假期,走进枕山靠海的古石村,游客不约而同会先去打卡由石厝改造而成的新晋网红打卡点——福人号召文创基地。“用‘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形容这里再贴切不过了,不虚此行!”游客陈幸一家在石厝内临海御风,好不惬意。

古石,因石而得名,拥有近90座老石屋,其中不少是百年古屋,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坐拥得天独厚滨海风光的崖上村庄,如何才能让石厝重焕生机,让自己摆脱“空心化”?

“我们认真梳理古石村潜藏的机遇,创新‘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台胞加入、市场推动、村民增收’工作思路,坚持‘市场化、可持续、经营性、低风险’原则,先从活化利用古厝着手,并坚持修旧如故、应保尽保,保护开发与活化利用相结合。”黄岐镇党委书记王海峰告诉记者,该模式既能有效避免流转中出现哄抬租金、权益纠纷等现象,也解决了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难题。

台胞陈柏菁揭下“英雄帖”,应邀而来。为何如此爽快?“首先当然是被当地政府的诚心打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与马祖隔海相望,这里的石厝群可以说是独一份,我可不想错过这个施展才华的机遇。”陈柏菁年轻时曾生活在马祖,常常隔海眺望古石。

在当地政府和陈柏菁多次头脑风暴下,集吃喝玩住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平台出现在众人面前。

石厝出租后,屋主平均一年可增收4000多元,腰包鼓起来的同时,还有专人维护房屋。“新村民”的到来,让古石村村民获得了更多的致富途径。

归乡人乐业 小村名声叫响

“‘波绿山青芹壁近,琳琅民房石砌成。烟锁雾绕海天阔,风光旖旎留美名’,小伙伴们如果来我们村,就能知道诗中所描述的场景是真实存在的……我在这里等你们哦!”古石村广场上,“90后”杨欣杏一边摆摊卖特产,一边通过直播推介家乡风情和农特产品。

距福人号召文创基地不远的古石村广场,原来是一处村民纳凉点。随着村庄的开发,不少村民返乡自主创业,销售黄岐鱼丸、地瓜、海螺工艺品等极具本地特色的产品,他们在广场上借助直播和短视频平台,让更多“山海”产品被人看见、进入千家万户。

原先在福州市区工作的于春红也动心了!“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又有额外收入。”她回村后开了一家杂货铺,随着村庄名气渐长,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于春红还不时当起导游,为游客介绍村里的风土人情。

眼下,古石村从不知名的“石头村”变成游人如织的“网红村”,不仅成为电影《你是我的英雄》、电视剧《那山那海》的取景地,还成功入选2024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省级样板村。

“2023年古石村集体收入达40万元,比2022年翻了一番。”王海峰说,随着开发的深入推进,多个台湾设计师团队应邀而至,不少年轻人也返乡创业,大家各展所长、全身心投入,让古村落蝶变新生。

原乡人安居 精彩不断延续

创客来了,游客多了,不仅焕发了乡村的新面貌,还润物细无声地提振村民的精气神。

“以前,老百姓没有多少土地,都会占用一小部分房前屋后的公共区域,用来搭建厨房、卫生间、杂物间等,村庄整体布局较乱。如今,村民们开始主动整理房前屋后的环境,关心村庄发展,积极提出意见建议。”老党员陈振登告诉记者,以前古石村既留不住村民,也吸引不来游客,随意搭盖现象不时发生,“现在可不一样了,家乡越来越美,作为主人,我们更有责任去守护好它”。

近年来,古石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为了让旅游开发有更多延展空间,一众老党员带领群众主动无偿拆除厨房、杂物间等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建筑,推动文体公园、村间小道、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提质升级。酒坛垃圾桶、“一米微菜园”应运而生,这在减少绿化管养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村落的古朴之美。

始于山海,不止山海。在乡村建立更多美学空间,进而培育更多消费新空间,古石村正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新的精彩。(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林丽丽)

新榕语丝

“空心村”需要“实心人”

城市拥有巨大的磁吸力,让很多年轻人想方设法“跳出农门”。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很多村庄因为越来越多实心实意建设者的加入,焕发出新活力,告别空心化。

乡村不仅能生产农产品,也能让梦想成长。新技术、新工具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给乡村发展带来更多可能。通过引入直播电商、乡村文旅等产业,许多村庄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新路,成功者的脚步吸引着更多人返乡。闽侯洋里乡长基村村民林强携700万元资金回到长基村,流转400多亩土地建设牡丹基地,带动100余户乡亲在家门口就业;福建农林大学毕业生黄招滨放弃“铁饭碗”,回连江县东岱镇创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购置50多台现代化农用机械,通过订单收购等方式与20多个家庭农场和200多个小农户合作,带领大家增产增收。这些返乡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充满希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难以割舍的乡愁,把一批批年轻人拉回乡村,让他们为乡村发展唱响青春之歌:福清市南岭镇梨洞村“95后”女支书卢丽丽,带领村民发展旅游、引回乡贤反哺乡村、发展种植业,推动产业走向兴旺、村民收入不断提升;北大毕业生郑行春携妻子杨璞,返回永泰县赤锡乡赤锡村,推广乡村公益阅读,并将中草药特色课程引入校园。

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华彩,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不同的选择。年轻人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时代触感,因此总能引领时代的潮流。扎根乡村,撒下理想的种子,自会迎来收获的时节。(阿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