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闽清 > 正文

闽清山边村:活用古厝 点“金”赋能

2024-06-01 09:25:26 作者: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闽清县省璜镇山边村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日前,记者来到这里,目睹了生态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多方面的成就。

今年2月,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公布了第二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对象名单,山边村成为第二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之一。

闽清县省璜镇山边村。

打造宜居生活

培养新型农民

山边村位于闽清县西南部,人口近千,辖区土地总面积1.37平方公里。2015年,山边村入选福建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完成传统村落规划编制。

走进村庄,沿着河道旁一路蜿蜒前行,记者看到一条长约1公里的护堤步道盘旋在田野中,沿途串起村里的水库和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寺庙。步道中段建设了休闲木屋、茶水间、KTV包厢等配套设施。这条步道不仅美化了村庄,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还成了连接山边村与外界的重要通道。

“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山边村通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闭环,推广积分制管理,大力建设公厕、改造旱厕等措施,使得村里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山边村党支部书记林海锋自豪地说。

村内步道上建设了休闲木屋、茶水间等配套设施。

林海锋介绍,村庄通过实施“白改黑”工程,建设彩色沥青道路等,大大改善交通条件;积极开展绿化美化,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提高了绿化覆盖率……

山边村还关注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当前,村里正积极谋划研学基地项目,旨在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设长者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餐饮服务,目前长者食堂的基础建设已完成,预计下半年投用。

记者发现,在修缮的火墙厝中,设有一个人才驿站。这是山边村在人才振兴方面的重要举措。林海锋表示,村里计划引进一支专业的人才团队助力乡村发展,通过开展活动,为村民提供各类培训,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山边村古厝。

农业产业成链

村民增收明显

芋头和水稻种植,是山边村的产业支柱。据统计,该村有400多亩田地用于种植芋头和水稻,种植户达数十户。芋头种植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更成为山边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山边村的粮食生产稳中有升,近两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0亩。”林海锋介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山边村通过科学种植、扩大规模,实现了芋头产业的做大做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通过引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水稻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使得村民增收明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逐年攀升。

今年,山边村种植200多亩的再生稻,采用稻鱼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山边村还计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工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村庄进行了美化花化。

古厝焕发新生

推动休闲旅游

山边村古厝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里拥有火墙厝、山兜厝、文永厝等一批古民居。目前,除了正在修缮中的火墙厝和山边村20—16号古厝外,还有一个古厝连片保护开发项目已获得批复,准备实施。

林海锋告诉记者,火墙厝空间活化建设项目,是将厝内空间活化利用为本地物产展示空间、对外接待茶室、多功能教室等。此次活化建设面积约500平方米,由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提供150万元支持。目前,火墙厝一期修缮已完成,正在进行两个横厝的修缮,包括火墙厝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预计近期全部完工。

山边村20—16号及周边古民居修缮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些老屋大多为二层土木结构,因年久失修而破损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风貌。此次修缮工程面积约750平方米,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提供了200万元的支持,除了整体修缮外,还重建残破部分,然后进行活化利用。

这些古厝的保护与开发,也为村庄的旅游业点“金”赋能。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则为山边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介绍,依托传统建筑,特色农家院、农家饭等,山边村每年吸引游客约2万人。为解决游客的吃、住、玩等问题,山边村建设了10间民宿,并联合周边村庄串联多个文旅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村庄护堤步道盘旋在田野中,风景别致。

交通小贴士

驾车从福州市区出发,经福银高速从梅溪收费站下高速,经联一线和127县道,可到达省璜镇山边村。(记者 林春长/文 石美祥/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