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 连江铺展乡村振兴斑斓画卷
2024-05-31 09:04:41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夏铖晰 我来说两句 |
苔菉镇平流尾地质公园。记者 林双伟 摄 27日,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漳州市举行。连江县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是全省现场发言的六个典型县之一,也是福州市唯一发言区县。 为何是连江?连江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有何独特“打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连日来,记者深入连江,从一个个鲜活故事里探寻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答案,看见一幅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在金凤大地徐徐铺展。 山海互济的全域共富 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出圈”了! 今年第一季度,连江县累计接待游客12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5.5%,旅游总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吸引客流量近半,全国各地游客甚至外国游客寻美而来。看着客流不断涌入,苔菉镇茭南村党总支书记林素芝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自豪:“说起茭南村,很多外地游客会觉得陌生,但一说平流尾地质公园,大家都会一致惊呼‘原来网红景点就在你们村啊’!” 苔菉镇地处黄岐半岛最东端,是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点位。问及茭南村近年来的变化,大家会不约而同说起自己由村民变股民、红利来敲门的故事。 平流尾地质公园陆地面积仅0.42平方公里,能创出怎样一番事业?茭南村创新“村集体资源入股+村民平衡入股+全村分红”的模式,成立茭南平流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走出一条以公园景区为核心,旅游产业融合乡村建设、休闲观光的新路径,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公司将70%的盈利分配给所有投资的村民,剩余30%返还给所有村民。”茭南平流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如说,截至去年底,茭南村村集体收入年增收8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带动就业岗位300多个,实现村民与村集体发展齐头并进,真正做到“要让乡村美,更要让乡村富”。 平流尾地质公园是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一盘棋”中的关键一子。地处对台前沿,有着“近台邻马”的独特区位优势,连江没有局限于一城一池,而是把眼光拓宽、视野放远,通过念好山海经、唱好对台戏,策划生成总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的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深度串联浦口、筱埕、安凯、黄岐、苔菉等乡镇,整合定海水下考古文化、旗冠顶祈梦文化、宋窑文化等各方资源,融入马祖文化元素,让“网红”变“长红”,持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其中,“五化同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深入挖掘连江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动资源景观化、景观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品牌化、品牌效益化,打造出更多彰显各类文化内涵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继而做大三产带动做强二产、反哺做优一产,推动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连江县委书记陈劲松说。 得益于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出圈”,如今的连江不只是福州的连江,正成为福建的对台窗口和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日兴水产的工人处理刚从海里收回来的鲍鱼。记者 林双伟 摄 “单项冠军”的沿链聚合 海面下方养殖自主培育的大黄鱼、海面发展“旅游+研学”文旅融合深度游、海面上空产出清洁能源,在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上,纷至沓来的游客对“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变”有了切身感受。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想不到现在渔民穿着西装皮鞋就能轻松养鱼了,更神奇的是,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航海梦!”游客陈美龄带着一家老小从福州市区驱车前来感受“闽投1号”的魅力,惊呼“大开眼界”。 这件充满“未来感”的事,发生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海域。这里是福州“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的试验田,连江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吸引“闽投”“乾动”“定海湾”“泰渔”等11台深远海养殖平台接连落户,投放数、投产数均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慧生态牧场。 距离定海湾不远,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内,连江鲍鱼极限变身——从制成冷冻鲍鱼、即食鲍鱼,到从鲍鱼内脏中提取天然牛磺酸、鲍鱼肽,再到从鲍鱼壳里提取中药材、珍珠粉,正源源不断销往全球各地。 “放在过去,要问这片海域价值几何,恐怕大家心里都没底。但现在,我们都能给出一个准数。”日兴水产董事长江铭福胸有成竹地说,“我们有多个‘单项冠军’,这是我们的绝对优势!” 此话怎讲?作为全国海洋大县,连江拥有500多种海产品,全国每3粒鲍鱼就有1粒来自连江,每3片海带就有2片来自连江,每4粒鱼丸就有1粒来自连江;在全市率先实现“岱衢族”大黄鱼规模化育苗,做强产业链;虾皮年产量8000吨,居全国第一。 光有总量只是“胖”,提高质量才是“壮”。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整合提升,在连江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多家企业与省外甚至海外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产销合作意向。“海边货”搭乘“海上风”进入中高端市场,“海连江”渔文旅区域公共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渔民全面增收致富。 为了让连江海产更具竞争力、美誉度,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渔都·连江福品”连江产业推介周活动中,“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心携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长威科技推出全国首个区域公共品牌食品数字标签,实现产品从海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日益丰富的餐桌。我们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坚持因地制宜、久久为功,用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切实把‘靠海吃海,发展特色产业’这出戏唱响唱好,同时紧盯市场前沿、打造产业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构建生态型创新型高增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陈劲松说。 富美乡村的形神共美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连江县在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的同时,对乡村提出更高要求——形神共美。 何为形神共美?就是要尊重乡村原有肌理,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改变河道自然流向、不拆传统民居,下足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 御风,枕海,听涛声。在黄岐镇古石村福人号召文创基地,台胞陈柏菁内心安定且欢愉。在这里,他找到广阔人生舞台——和当地政府一拍即合,以驻村陪护式服务活化利用当地特色石屋,并始终坚持修旧如故、应保尽保,保护开发与活化利用相结合,从规划、设计、营造美丽乡村,到创意、营销、带动产业发展等全程参与,深入挖掘当地乡土文化和发展潜力,将古村落颜值变为经济价值。 陈柏菁团队来了,来自台湾的黄德祐、张瑜心团队也来了,为古石村乡村振兴和闽台乡建乡创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古石村入选2024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省级样板村。“村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村民老陈喜不自禁。 走访中,记者发现,连江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因地制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这里原来是废弃鲍鱼养殖场,现在政府要打造成可研学、可展览、可阅读、可食宿、可造梦的滨海文旅休闲空间,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在平流尾地质公园临海处,村民陈举走进一处与周边岩石融为一体的崖壁空间,不时用手抚摸着崖壁。 “这是我们的岸线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以‘生态+’形式,构筑集绿色生态、历史文化、休闲旅游、海洋经济于一体的复合生态型海洋景观设计,带来环境颜值、生态价值和地区产值的多重提升。”苔菉镇工作人员说,考虑到周边岸线受损,资源低效粗放利用、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和群众宜居美居,因地制宜打造“最美岸线”提上议事日程,最终目的是实现“水美、岸美、产业美”。 形神共美之下,连江“山海通道”更加广阔。 “我们将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持续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实效。”陈劲松表示,通过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擦亮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文化、温泉文化等标志性“金名片”;让群众在“一条鱼”“一粒鲍”“一根海带”产业链上鼓足腰包、涌现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用好“近台邻马”优势和全国海洋大县资源禀赋,为两岸游客带来更多“诗和远方”,打造一个产业融合发展、气质开放包容的连江。(记者 林文婧 黎伦俊) |
相关阅读:
- [05-24] 全速推进!连江县委书记到黄岐现场办公
- [05-23] 连江塘里村铺就“幸福路”
- [05-22] 连江以“数”谋“新”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 [05-21] 连江创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