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

2024-05-26 12:47:14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5月25日是周六,第七届数字峰会现场体验区人流如织。记者发现,人潮中不乏老年人的身影,他们活跃在各大数字展区,认真地体验各种数字产品。

面对新潮的“数字”,老年群体也在主动靠近,积极地拥抱这一时代浪潮。

数字山东馆内,观众在体验家庭健康管理机器人。记者 池远 摄

智慧体验

老年需求值得关注

在8号馆内,一款具有中医诊断功能的家庭健康管理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刻它正前后转动着“脑袋”,为观众肖阿姨进行诊断。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家庭健康管理机器人很好地兼顾了这一特点。在对肖阿姨的面部、舌体进行多维度特征抓取,通过肤色识别、眼神分析、唇色识别、舌苔厚薄、舌齿印等要素的综合分析后,生成了体质诊断和健康评估报告。

肖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平日里对养老与医疗领域投入了较多关注,也会定期去中医馆面诊,像这样的线上诊疗体验还是头一回。“与老中医面诊给出的诊断结果相比,机器人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超过八成。”肖阿姨连声称赞。

在感叹数字技术强大的同时,记者也在现场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字不够大,我看不清。”“我不会拼音,要怎么使用?”……老年观众体验的过程中,几个小问题的出现,引起了该产品开发公司、上海导萃智能科技有关负责人郑伟科的注意。

郑伟科坦言,目前,这款健康管理机器人使用场景更多是在养老与医疗机构,缺少了对老年人本人使用场景的考虑。“感谢观众们宝贵的建议。”郑伟科说,“我们会不断改进,让老年人在居家使用时最大程度上感受到便捷和舒适。”

彼此靠近

既要“加速度”,也要“增温度”

作为数字峰会的“老观众”,“60后”老李25日起了个大早,9点准时来到现场体验区,数字人民币使用、AI互动等体验样样不落;刘阿姨则逛遍场馆内涉及医疗、家庭服务板块的展区,逛展的热情程度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为何要来数字峰会?这些“银发观众”的回答十分统一:“担心跟不上时代”。

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老年群体的学习速度,往往难以跟上数字技术的迭代速度,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数字鸿沟”。此次展会所呈现出的数字新趋势、新服务,能否拉近彼此距离?

从今年数字峰会上,记者发现,二者“双向奔赴”的脚步正逐步加快——

开发一款面向社会公众的APP时,同步上线相应的“关怀版本”已成为业内共识。关怀版本不仅放大了字体,增加了语音助手,还将老年群体最关心的内容置顶。

适老化场景更为丰富。在家庭场景,智能监控、智能手环等实时监测,保障老人生命安全;在智慧医疗方面,科大讯飞通过AI等技术,描绘了一个远程医疗的新图景。

技术不再“冷冰冰”,而是变得有温度、有人情味。作为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机器狗、超仿生人形机器人“小柒”等多种社交型机器人的出现令人惊喜,为独居老人排解孤独,满足精神需求。

在人来人往的展馆主干道上,刘阿姨向记者诉说了她的一个愿景:“我们希望有一个更加完整、更值得信赖的数字养老场景,能为我们提供便捷且友好的综合性服务。”

全面布局

打造养老集团,完善养老生态圈

数字时代,数字适老化值得关注。当政府、养老机构、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一起发力时,将会为我们编织出一张怎样的“养老生态网”?

在浪潮集团展区,我们可见一些端倪。“我们选择和政府合作,成立养老集团,构建起养老数字化服务‘GBC三角模型’,将多方资源与需求串联在一起,共同推动养老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展区工作人员王国华介绍。

王国华告诉记者,在政府的政策驱动和补贴支持下,吸引机构服务商和居家社区服务商的入驻,为老年群体提供养生保健、康复辅助、配餐送餐、精神慰藉等服务;老年人及其子女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平台上下订单,平台便根据需求画像,精准匹配上门服务人员。

“目前,这样的养老集团已经在江苏、贵州、安徽、济南等地落地实践。”王国华告诉记者,养老集团支持用户画像定期推送、居家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机构智能查房、认知障碍老人防丢失、等多个场景的服务供给,在政府的监管下,养老服务有保障,用户也更加安心。

“老年群体的顾虑和担忧有解,一个系统性的智慧养老体系建成指日可待。”王国华说。(记者 蓝瑜萍 陈君沂)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