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晋安 > 正文

晋安:耕耘数字蓝海 让民生福祉更有“数”

2024-05-11 21:27:08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陈巧玲)数字经济澎湃向前,数字中国昂首阔步。近年来,晋安区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时代机遇,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三大主线,打响数字晋安品牌,数字化赋能晋安现代化建设。

数字经济:集智聚力 科技支撑

壮大培育数字产业,布局高水平数字产业集聚区。晋安区着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载体,以福兴经济开发区为引领,协同推进新店科创圈建设,打造晋安科创走廊,培育创新主体,发挥高意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虹吸上下游企业,打造新型光电产业园区,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2023年。晋安区167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71家,居全市前列。

加快产业数字化,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晋安区推进农业生产单位的物联网生产,重点指导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等农业主体的运用,建设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并建立农业生产企业物联网监管平台。今年,晋安区区级个人科技特派员申报近百名,并成立台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强化科技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力量”。

数字文旅领域,晋安区采用文旅数据融合、特色文旅资源数字化、培育数字产业力量、发展数字文旅新业态、拓展线上消费新空间、延伸文旅营销新路径等措施,不断完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和“智游晋安”项目建设,为民众提供涵盖“吃住行游娱购”全方位服务,同时推进“旅游+直播矩阵平台”建设。2023年,晋安区接待国内旅客1440.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95亿元。

数字政府:智治先行 服务升级

以数据要素赋能政务流程全面优化。用数据的流动代替群众的跑动,晋安区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实现全省357类免提交证照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可实时调用,电子证照应用率达100%;在全市范围内首推政务服务大厅“综合受理窗口”与“一件事综合窗口”“跨域通办窗口”融合模式,实现企业群众在任一“综合受理”窗口均可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高频事项联合办、无差别办、同标准办。

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晋安区致力于让企业和群众像“网购”一样在线上办理各类审批事项,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推动更多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视频办”“智慧办”。截至目前,晋安区平均材料数减少到3.5个,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1.3%,758项事项可“全程网办”。针对数字经济等领域涌现的市场主体需求,晋安区组建“晋心办”政务服务团队,创新“一企一策一专班”机制,提供一站式集成化解决方案。

依托网格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晋安区推动市监、城管、司法等16个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实现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提升数字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城市治理“一网统管”。

数字社会:智享生活 普惠民生

晋安区坚持数字化赋能民生福祉,着力提升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让居民享受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

医疗数字化方面,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打造区域医疗服务协同一体化平台,促进医疗资源线上整合,共享远程心电信息1483条,共享实验检验信息6749条,电子病历使用数约14.75万次,全区电子病历使用率达到95.3%。

教育数字化方面,作为福建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晋安区先后投入55亿元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人工智能融入区域基础教育,通过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软硬件设备和在线课程,惠及6万余名学生。此外,晋安区打造14所远程专递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山区辐射。

养老数字化方面,打造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区,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居家养老"1+6+ N "新模式,提高老年群体生活福祉。

未来,晋安区将以打造“数字经济应用第一区”为方向,以建设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目标,全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不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