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粮为纲 镂绘白云“新福景”
2024-01-09 09:23: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月9日讯(本网记者 朱琳)“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一语道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一直以来,白云乡坚持以粮为纲,多措并举守护粮食安全,推动主题教育理念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聚力攻坚 盘活存量 白云乡农田基数大,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近一万六千多亩,位居全县第四。近年来,农村青年人因工作、婚姻、升学等因素举家外迁,人口流失严重,中坚力量的匮乏致使良田出现不同程度的荒废迹象。白云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保护耕地的会议精神,坚持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底线不可触碰,耕地恢复整改工作近期在白云乡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县自规局的精准指导下,白云乡分别下发各村红色和蓝色图斑任务数,建立乡、片、村三级网格联动机制,按照“一地一策,分类处置,先易后难”的原则恢复耕地的基本属性。全体乡村干部纷纷奔赴田间地头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发挥网格的矩阵作用,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解”。 经过县、乡、村三级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一片片农田陆续恢复原状。一元复始,春耕将启。为了盘活存量耕地,白云乡干部鼓励土地流转,由种粮大户承包经营,根据耕种的亩数给予不同数额的补贴,其中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从中评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颁发荣誉证书,发放奖金,今年白云乡已评出6户示范主体,以此带动耕种的积极性,提升获得感与荣誉感。对于无人问津的耕地,白云乡经过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提出由第三方承包的创举,切实兜准兜实粮食安全的底线,扎牢粮食安全的篱笆。 配套设施 提升质量 白云乡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水源灌溉是粮食丰收的关键。白云乡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据不完全统计,白云乡已建设机耕路21条、16公里,水渠31条、12公里,项目设施遍布13个村,惠及了上千户农户。纵横阡陌,活水汩汩,现代化作业器具往来自如、高效便捷。去年稻米颗粒归仓,喜获丰收,农民脸上写满了幸福与甜蜜。 受“海葵”台风影响,河道两岸农田受灾严重。白云乡干部灾后自查自纠,根据洪痕现场分析研判,提出加强水岸同治的理念,启动永泰县白云溪(白云段)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分别对让里溪、东溪溪、白云溪三条主要支流进行清淤拓宽,疏浚河道,借此彻底清理河道“四乱”现象,为行洪除障。 与此同时,同步建设河道两岸生态框,将洪水冲刷河岸致使水土流失的危害降到最低,守护两岸良田。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跟进,进一步提升了农田质量,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的底盘。 开荒垦田 增加产量 近两年,白云乡不折不扣落实“乡村振兴六个一”的政策,开展综合土地整治项目。白云乡干部坚持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推动开荒垦田工作落地落实、富有成效。根据前期的现场勘查、精心设计,综合土地整治项目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当地组织有经验的群众做先锋,荒芜的芦苇、密集的灌木丛、零星的杂树,在人机互动下被迫移出“领地”,经过人工起垄覆绿,一场场开荒垦田攻坚战宣告胜利。据统计,大坪村目前已开荒垦田13亩,樟江村大墘自然村开垦7.6亩。播种面积是粮食产量的“牢靠底盘”,综合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农田的存量,水涨船高,今年白云乡的粮食产量增长率也小幅提升,白云乡群众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以上两村仅是综合土地整治项目的冰山一角,新年伊始,6个行政村接续攻坚,白云乡开荒垦田激战正酣,全乡干部惟愿综合土地整治清单拉得更长,以“实干”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数字赋能 提高销量 白云乡夏秋凉爽,冬季多霜,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赋予了白云粮食清甜的口感,收获了游客的一致好评。然而由于缺乏规模经营,销售路径狭窄,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白云粉干、槟榔芋、地瓜等犹如待嫁的姑娘,只能“藏在深闺人未识”。今年,白云乡干部怀着“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政信念,回应民生关切,启动直播基地建设项目。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白云乡党政主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现已圆满收官。直播基地的落地将为白云群众带来福音。后期,白云乡将发挥直播的溢出效应,清除销售的淤点,为白云乡“土特产”数字赋能。本地网红的价值届时将一一彰显,借助地缘、亲缘优势,怀着振兴家乡的使命感,白云乡优质粮食作物将在网红的直播介绍下广为熟知,使其为消费者“看得见”,打破时空界限,“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双向奔赴”,销量大幅跃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守护粮食安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需绵绵发力、久久为功。作为年轻干部将怀着“身子往下沉,眼睛往下看”的精神,练好“内功”,为未来的白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镂绘白云“新福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