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晋安 > 正文

晋安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集镇“岭头样板”

2023-11-29 23:07:57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宋崇宁年间,福州开辟出省的福瓯古道,从当时名叫桃枝岭的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一路出省服务行商人员、赶考学子住宿餐饮,而形成的集镇,繁华延续至今。

集镇,在岁月的流逝中改了容颜,在改造的春风中再吐新蕊。今年3月,岭头集镇纳入福建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探索深化城乡融合、闽台融合、文旅融合、建管融合,着力打造“小北门户、集镇样板”,在建设新时代宜居宜业宜养宜游集镇的发展模式上迈出坚实脚步。

岭头集镇环境整治项目效果图。池远 摄

集镇改造带来了哪些改变?一条岭头街可见端倪,一处处焕新的集镇环境和基础设施,一排排融合现代范、北峰韵的民居,一个个盘活重生的公共空间,无不展现生机勃勃的活力。

闽台融合“金角银边”的古韵乡愁

在岭头供销社附近的樟树公园,秋风中两棵樟树相依相偎,舒展的枝叶沙沙作响。树下设了一圈石凳,村民往这里一坐,就能开摆“龙门阵”。“以前夏天傍晚,我们就这样在树下乘凉、聚会。”80多岁的岭头居民回忆往事时激动地说。不知从哪年开始,后院渐渐变成了村民的“杂物间”,杂物越堆越高,抢夺着樟树的生存空间,温馨的夏夜记忆渐渐消失。

为此,寿山乡充分利用“金角银边”,打造了5处口袋公园,垃圾场、杂地变身小公园,一道印刻着供销社记忆的手绘墙勾起村民的童年回忆。台湾设计团队成员孔海琳说:“每个公共空间的改造,我们都会事先开展沿街访谈、调查问卷、乡贤调研、村两委调研等4次调研,了解不同群体的憧憬和需求,让改造最大程度融入当地乡村,链接人与人的联系。”

打造5类惠民公共空间是集镇改造的一大重点,闽台团队各展其才,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严龙华团队负责整体风貌和景观塑造,台湾注册建筑师吴正隆团队运用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开展陪护式设计,以“小而美”的理念为其增光添彩,探索乡建的闽台融合发展之路。

岭头大院内的长者食堂。池远 摄

曲径通幽处,桃花成林,百年古井依然汩汩流淌清泉。一座古亭迎八方客,一方戏台讲古今事。“闲数奇峰远,俯听幽壑鸣”“山邮迷远近,岚霭互阴晴”等古人吟咏佳句,化为一副副楹联,诉说集镇深厚悠久的文脉。桃枝岭公园原为寿山古矿洞公园,不仅恢复古地名、古井、古戏台,还由台湾团队进行“认养式”运营,盘活公共空间。

桃枝岭。池远 摄

岭头一带古称桃枝岭,系古时晋京孔道。晋安区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恒之介绍,自宋开辟福瓯古道以来,行商人员由此集散,名人文士游览讲学其间,留下200余首诗文作品,印证着小北岭在历史上的集散中枢地位。

立足闽台融合、文旅融合、城乡融合,重塑北岭门户,寿山乡修缮古驿道,建成邮驿文化展示馆。小北岭的“前世”成了当地的文旅吸睛点,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深入探访。

游客参观小北岭公园的驿站。池远 摄

多元投入一条岭头街的苏醒之路

有载体才能落地产业,有产业才能带来人气。人多房紧的岭头街,如何拓出产业路?探寻岭头街之变,“融合”的力量正在凸显。

新霍线上,短短不到200米的岭头街,是城区往北峰各方向的必经之路,号称寿山乡的“东街口”,也是寿山国石小镇“一核心两门户”的门户之一。今年以来,由政府投入,通过铺设污水管网、缆线下地、拆违治乱、沿街立面整治,灰扑扑的岭头街焕发新姿。

集镇风貌。池远 摄

政府启动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国企也纷纷“培土施肥”,激发创业热潮。“我们梳理了这条街上供销社、邮政、税务的闲置房产,采取租赁、置换、自行改造等6种方式,鼓励国企、乡贤投入集镇改造。我们提供陪护式规划设计,确保集镇风貌统一,让闲置房产释放新动能。”岭头集镇项目负责人说。

寿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岭头大院”)就是多元力量共同打造的一站式集散服务中心,大院以党建引领多方力量,串联“食堂+学堂+医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展陈馆、便民服务驿站、乡村少年宫、妈妈小屋、邻里广场等,服务“一老一少”、当地妇女、返乡青年和外来游客。

村民在岭头大院中休憩。池远 摄

破旧闲置的邮政楼通过租赁盘活打造为乡村少年宫,集邮驿文化展示、图书馆、科普室等功能于一体,开展富有当地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构“岭头大院”15分钟幸福圈。

政府主导、国企跟进,创业潮在乡野涌动,引来一只只“归雁”。由民天集团修缮、乡贤运营的杂草丛生逸谷本味餐厅开业才两个多月,就在社交平台上“出圈”了。临近中午,记者看到,很多包厢都坐满了客人,草坪上一个个家庭在拍照打卡。游客刘女士说:“我们是通过抖音找过来的,从火车站开车到这里只要半小时,周末上来品尝农家菜,呼吸山间空气,非常惬意。这里的黑天鹅、可达鸭、霍比特小屋咖啡馆等网红点非常出片,在网上特别火。”

更多力量正在汇入岭头街——台湾团队将长期驻点打造闽台乡建乡创文化交流驿站,开辟大众茶馆、假日集市、念念工坊等,吸引更多台湾人才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市供销社投资1000万元对3栋房屋进行提升改造,邀请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梁章旋团队进行设计,将提供“吃、住、游”一站式服务。目前,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内生动力因地制宜的农房整治

“回乡创业多年,一直做餐饮,吸引了一批固定客人,现在想试水做民宿,正好有民宿化改造扶持的政策,借此可以提升一下环境。”

最近,岭头枝顶村19号“云上小院”负责人林焰正在和集镇规划师对接,由林焰提出改造想法,规划师进行细化设计,拟修缮提升入口大门景观和停车场。林焰的“民宿梦”越来越清晰。

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岭头集镇改造创新开展三类农房整治试点,由村民自筹资金和政府奖补相结合,台湾团队协助优化设计,帮助群众改善居住环境。首批共6户居民的房屋分别纳入适老化、宜居化、民宿化改造扶持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农房有机更新。

老年人是留守乡村的主力。岭头街19号的低保户刘阿姨独居在家,行动不便,规划团队驻点为其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扶手、防滑贴、护角条、紧急呼叫器等设施,设置轮椅暂放区,对入户门进行无障碍改造,资金则采取集镇项目补助、乡贤赞助和残联补助等拼合,刘阿姨不出一分钱,生活环境却有了质的改善。

岭头街101号郑丽英的老屋长期闲置,今年4月纳入外立面整治。郑丽英喜出望外,自掏腰包修缮并装修了室内空间,由台湾团队为其设计庭院景观,如今一楼已出租给一家工作室,多了一笔收入。“交通越来越方便,街道环境干净整洁,我一到周末就回来住,将来游客多了,我们的出路就更多了。”郑丽英盘算着。

岭头村民说,这是十余年来岭头最大的一次改造。目睹新旧更替,岭头街的创业者干劲更足了,有的改良当地特色美食,有的琢磨扩大店面规模,争取吃上旅游饭:“人来了,生意自然会旺,以后的日子就更好过了!”(记者 朱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