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海阔凭鱼跃 融合路更宽——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侧记

2023-06-04 09:39:12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海阔凭鱼跃 融合路更宽

台湾前树德科大校长黄声威分享经验。(活动主办方供图)

2日下午,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举行,两岸渔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休闲渔业+海洋牧场”这一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在这场渔业盛会中,记者感受到,两岸融合之路越走越宽,一些曾经较为冷门的领域正在通过互动交流探索出新的融合模式。

挖掘文化内涵

推动产业链升级

“大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有了非常好的产业基础,接下来需要深入挖掘休闲渔业的文化内涵。”论坛上,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副理事长黄贵民提出了他的观点。

这已是黄贵民第20多次来到大陆。早在1995年,他就曾前往福建东山岛推广鲍鱼养殖经验。与过去一样,这一次,他也希望能把更多台湾的休闲渔业发展经验带到大陆。

“台湾从南到北各个区域的休闲渔业各具特色,产业链较为完善,能够给正在从生产型向全产业链型转变的大陆渔业提供经验。”作为有着40多年经验的老从业者,黄贵民见证了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壮大。

现场,他以台湾东港为例,介绍了当地在渔获交易场所基础上打造金枪鱼博物馆,向市民游客展示金枪鱼的捕捞、加工过程,使文化产业成为休闲渔业的重要助力。

“目前,两岸合作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台湾有先行经验,大陆有拥有足够的空间、条件、环境,两岸在休闲渔业融合发展上潜力巨大。”黄贵民充满期待。

融入地方发展

为年轻人返乡创造机会

随着越来越多新兴行业的兴起,近些年,两岸渔村都面临着人口流失的情况。“休闲渔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年轻人回归乡村,因此,创造创业就业机会非常重要。”台湾前树德科大校长黄声威在论坛上分享道。

黄声威介绍,人口老龄化与城乡差距是两岸渔村发展中面临的共同困境,若能推动休闲渔业升级发展,同时以地方创生注入活力,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台湾已于2019年开始推动地方创生工作。

在黄声威看来,目前在大陆的众多案例中,休闲渔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在某个地方投资建设度假区,缺少了与当地生产事业的联结。在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更多是将渔业资源与当地文化、宗教资源相结合,借由发展乡村文化特色产业来增加就业机会,这一点,可为大陆提供借鉴。

“当前,两岸对休闲渔业的定义和发展方向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对于渔村发展的美好期望是一样的,希望接下来可以通过不断的交流形成共识,推动两岸休闲渔业共同发展。”黄声威说。

普及海洋保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没想到吧,我以前其实是潜水老师。”论坛上,高雄科技大学海洋休闲管理系教授戴尧种在分享海洋保育方面的经验时,先讲起了他的另一个身份。

戴尧种从事海洋休闲相关行业近30年,做海洋保育近10年。在他看来,教育是海洋保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通过潜水来了解海洋,是一种最为直观的教育方式。“潜水者下水后往往能看到最真实的海洋状态,在看过较为恶劣的海洋环境后,会激励学生自发去地了解、学习和实现海洋保育。”

戴尧种介绍,台湾的海洋保育课程已经在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间普及,“而福州乃至大陆的海洋保育工作还需要不断发展。”在他看来,海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要重视海洋保育,才能保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一代是重要的执行人。为此,他建议可以将海洋保育内容加入海洋相关课程中,至少占比20%。“比如加入潜水项目,既有趣味性,也能培养大家的海洋保育意识,从而走上海洋保育的良性循环。”

戴尧种表示,通过此次论坛搭台,两岸专家能够共同讨论海洋保育,让这个理念引起大家共鸣。“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同两岸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共话海洋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