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以茶为媒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2023-04-16 10:32:20 来源: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
茶农采茶忙。(永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茶山遥望与天连,薄雾如纱罩翠田,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茶农穿梭其间,手指上下翻飞,留下阵阵茶香……昨日,永泰县第四届春茶开采节在同安镇占柄村卢峰茶叶基地举行。 作为富民产业,茶产业一直是永泰县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其中“永泰绿茶”颇具口碑,早在2015年,便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在春茶开采上市之际,记者再次走访各大茶园、业内专家等,探寻永泰茶产业发展的潜力与突破口。 辉煌:曾远销北京、天津、青岛等地 永泰与茶有着深厚的渊源,茶叶的种植、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尤以距今800年的“姬岩茶”和300年的“藤山茶”为最,明洪武年间一度作为贡品。 20世纪80年代,永泰茶产业发展迅猛,茶园面积与产量分别占整个福州地区的25.1%与31.5%。90年代,又分别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优新品种推广、名优茶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绿茶产量占比超过95%。 对于这段历史,从事茶叶种植已有27年的卢伯美很有发言权。1996年,在上海做生意的卢伯美带着人生创业的“第一桶金”回到了老家同安镇占柄村,创办了永泰县卢峰茶厂(卢峰茶业前身)。经过多年的发展,卢峰茶业已成长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当时永泰主产绿茶,滋味鲜爽,很受北方人的欢迎,多以批发的形式销往北京、天津、青岛等地的茶叶集散地。”卢伯美回忆道,在2000年前后,有大批的永泰人在外从事茶叶营销,最盛时达上万人,甚至在青岛崂山还建有永泰茶叶一条街。 福建省云芳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檀云是其中之一。在2019年回乡之前,他已在天津经营茶叶生意30多年。 “上世纪90年代,永泰绿茶在北方很有名。”在天津闯荡多年,檀云有了一家自己的茶叶商行,年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现在我和大儿子回来自己管理茶山,我爱人和小儿子在天津负责销售,从源头把关做绿色好茶。” 挑战:市场冲击下寻求发展与变革 永泰茶叶为何受捧?这与其悠久的产茶历史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名山胜地出名茶,永泰多名山古刹,姬岩寺、方广寺、名山室皆有产茶历史,制茶工艺代代传承。再加上永泰地处戴云山脉东北麓,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高海拔气候特征,十分适宜发展茶叶生产。 但随着茉莉花茶、乌龙茶(铁观音)、红茶、岩茶、白茶等茶类的陆续盛行,以生产绿茶为主的永泰茶产业不断受到冲击。永泰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延晖介绍,当时,全县主要种植采摘早、产量高的福云6号、福云595,但是其适制性有限,经济价值始终上不去,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绿茶作为茉莉花茶原料,被加工成茶坯,销售价往往被压得很低。 “由于价格低,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对茶园疏于管理,而且永泰是建筑之乡,外出从事建筑行业的村民众多,导致许多制茶工艺流失。”卢伯美说。 破局:“茶旅”碰撞擦出新火花 2013年开始,永泰县以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契机,对茶产业进行了一轮优化改良。“品种结构调整,是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一方面将茶业品种从传统的福云系列拓展至龙井43、铁观音、金观音、榕春早、安吉白茶等优新品种。同时,在做好做优永泰绿茶的基础上,适度生产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茉莉花茶。”张延晖说。 2018年,永泰县在卢峰茶叶基地举办首届春茶开采节,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以茶兴业”的思路,迈出了茶品牌建设的重要一步。 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2019年,卢伯美的女儿卢贵云,回乡接过父亲的衣钵,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打造草木谷闽台茶文化艺术中心,在茶山上配套民宿、餐饮、露营地等休闲娱乐设施,吸引消费者走进茶园。 同时,卢峰茶业不断提升制茶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改善产品包装、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茶叶向中高端名优转型,让曾经每公斤只卖60元的茶叶,晋升千元茶叶行列,带动周边约560家农户增收致富。 四届春茶开采节,见证了永泰茶产业从粗放式生产向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过程,茶产业总产值也从2018年的2亿元增长至10亿元,2021年,永泰成功进入“中国茶叶百强县”名单,被授予“茶旅融合特色县域”称号。 下一阶段,永泰将以推广茶叶生产标准化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更换良种,大力发展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的绿色生态茶园,打响“永泰绿茶”质量品牌和“永泰细茶”文化名片,鼓励茶企、茶叶协会创新茶事活动,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叶欣童) |
相关阅读:
- [04-12] 永泰“项目管家”进企业解难题
- [04-09] 全国桨板国家技能教练员培训班在永泰赤锡开班
- [03-29] 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全容量投产发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