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融入都市圈 建设山水城
2022-09-01 09:04:23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十年间,闽清县GDP从124亿元增长至389亿元,连跨两个“百亿台阶”;先后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8月31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闽清县专场举行,展示闽清十年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闽清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两区开发,两翼齐飞”宏伟蓝图,大力实施“三大三强”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都市圈,加快建设山水城。 产业发展步履铿锵 产业兴则百业兴。十年间,闽清赶超势头更加迅猛,产业培植积厚成势。 依托本土优势农产品,闽清建设橄榄、油茶、芋头、茶叶、水稻等“六个万亩”生产基地,打造橄榄、粉干、茉莉花茶、禽蛋等“五大农业产业园”等,构建起“653N”特色农业体系。“闽清橄榄”获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年产值全国第一。 闽清园区发展“百花齐放”,开展经济开发区、白金工业园、绿色建筑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一区三园”标准化建设,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全域旅游产业融合不断深化,闽清东桥国际山地运动小镇、中国瓷天下旅游景区吸引各地游客,“云溪漫谷”等文旅项目加速推进;成功申报“中国温泉之乡”,依托古厝古寨、碧水名山、特色温泉、网红打卡点和众多红色资源、乡村资源,打响“名山林海、碧水温泉、古厝民居”旅游品牌。 城乡融合绘就新貌 如今的闽清,是一座宜居宜业、共建共享的山水之城。 十年间,闽清老城更新、新城开发齐头并进:老城完成旧屋区改造34.3万平方米、综合整治背街小巷43条;梅溪新城从无到有,强势崛起,一批文教卫体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闽清在全省率先推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制和村级事务服务清单制度,建成幸福家园103个、绿盈乡村234个,实现271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打造乡村振兴省级以上试点镇(村)52个,乡村振兴的“闽清样板”示范引领效应不断凸显。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闽清高铁北站、“横五联一”大通道、梅溪、云龙、金沙、东桥高速互通口相继建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500公里,融入福州1小时“经济圈”“通勤圈”。 宜居宜业家园更美 生活在闽清,幸福感与日俱增。过去十年,闽清全面完成60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支出2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脱贫人口获得感更足。闽清实施2646个扶贫项目,803户2635名贫困人口于2017年提前全部脱贫,43个贫困村实现摘帽;首创的“家”字工作法入选全国脱贫攻坚案例。 公共服务不断升级,梅邑百姓幸福感更强。闽清新建、扩建学校58所,新增学位9820个;县总医院改制入选全国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县医共体被国家卫健委评为“2021年基层卫生健康优秀创新案例”。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安全感更有保障。闽清创新信访“六诊机制”“平安智慧乡村”等治理模式,信访绩效考核连续五年排名全市第一;静态交通整治2.0版,作为全省唯一县级案例入选2021年全国100个社会治理创新典型;在全省首创“闽清六清”,推行全域治水信息化,深入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等行动,河长制工作绩效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 未来,闽清县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聚焦打造福州都市圈承接区“桥头堡”和乡村振兴“闽清样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着力在产业振兴上培育新动能,在组织振兴上拓展新路径,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力量。(记者 林瑞琪 见习记者 吴桦真)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