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医师节,医生的儿子、球友、爱人、老爸讲故事
2022-08-19 08:57:21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都说“医者仁心”“医生神圣而伟大”,其实医生也是普通人,是某人的丈夫,是妻子,是父亲,是母亲,是儿女,是朋友兄弟……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倾听医生身边人讲述和医生之间的故事,一起去感受爱和温暖。 小翁兄弟俩和医生老爸。 我有一个医生老爸 每次回乡过节 总过成“小型义诊” 19岁的翁隽恺今年上大一,他有一个让他特别自豪的医生爸爸——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翁绳健。 “爸爸援疆过两次,一次我才3岁,一次7岁。”翁隽恺说,记忆里,小学一二年级只有妈妈陪伴在身边,而爸爸只出现在视频里,视频的背景是祖国的边疆——新疆昌吉州奇台县。虽然有些遗憾,但随着长大、懂事,他越发觉得自豪,“并不是每个人的爸爸都能有这样的经历——牺牲小家爱大家,远赴千里治病救人。” 在他心里,爸爸虽不是最聪明的医生,但却是最踏实的医生,“他特别重视细节,对专业的追求精益求精,对每一个患者十分用心,也很有爱心”。 翁隽恺说,每次回平潭老家过节,自己家就会“秒变”义诊现场。邻里乡亲有个腰腿疼的,都会上门咨询求诊,爸爸从不拒绝,一个一个仔细看过去,连出门串个亲戚,也会串成“下乡义诊”。 “特佩服他,也爱这样的医生爸爸,只是希望他别太劳累。”翁隽恺说,父亲总是早出晚归,上午门诊,下午手术,有时半夜才回家,凌晨1点房间还亮着灯,特心疼他。 杨奎(左一)医生在手术中。 我有一个医生球友 面对“保大保小” 他说“小孩子才做选择” 龚超是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中国(福建)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弗朗西斯敦分队队员,目前还在援非中。作为医生的他,自然有不少医生“兄弟”,其中就有球友兼队友的——邵武市医院麻醉科杨奎医生,龚超喊他奎哥。 “疫情下的援非生活,对于热血的男儿,篮球场就成为大家找乐子的地方。”龚超说,奎哥2019年才接触篮球,不过天分非常高,两人在球场上配合默契,甚至不需要一个眼神,在工作上也是一样。 记得有一天普外科收治了一名高危孕产妇,合并甲状腺巨大肿瘤,肿瘤压迫气管,严重威胁到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急需剖宫产。当班的奎哥赶到床边会诊分析,若仅使用腰麻的话,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呼吸,且难以应对术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因此气管插管全麻为首选。 于是,奎哥利用国内自带的电子喉镜顺利完成了该例困难气道的气管内插管操作,使得手术安全完成。在场的医务人员无不被奎哥过硬的技巧及过人的胆量折服,这一“战”,也展示出中国医疗队的硬核实力和担当,奎哥成为手术室一张王牌。 故事的结局很美,母子平安,但龚超给奎哥抛出一个老话题——产妇紧急情况,保大还是保小。奎哥眼神一瞥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保!” 手术台上的刘春生医生(中)。 我有一个医生老公 他有很多“亲戚” 下班“刘医生在线” 汪娴是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的行政人员,爱人叫刘春生,是医院甲乳头颈外科一名副主任医师。 两年前,作为引进人才,刘春生从新疆来榕,汪娴也随着丈夫来到有福之州。刚开始时,她有些担心,找丈夫就诊的患者很少,因为一听他口音,就知道是外地医生,不过这没有让从医16年的刘春生受挫。 “他总是说,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汪娴说,丈夫虽然看起来是身材高大的糙汉子,但只要一接触,就会发现他是一位极具耐心、一丝不苟的贴心人。果然,渐渐地,很多患者成了刘春生的“铁杆粉丝”,现在找他问诊、手术的患者多了起来。 “患者多了,他也忙了,手术台上是刘医生在岗,下了手术台就是刘医生在线。就是周末,手机微信问诊也没停。”汪娴形容道,为了方便患者,丈夫就是在家也常常开启“春生在线客服小哥”的模式,患者和家属有需要,他都会告知自己的微信号,任何时候,只要有时间,他总会第一时间详细回复患者的提问。家住很远或出行不方便的患者,只需将复查报告单拍照发给他,就能完成复诊开药,免去疫情防控之下的奔波之苦。 让汪娴感触很深的还有,来福州后,多了很多“亲戚”。很多患者将刘春生视为“亲人”,自己看过病后,又为自己亲友咨询,刘春生从不推脱。“他常说,福州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人情味很浓,他很喜欢!” 梅沁和父母孩子。 我有一个医生女儿 “温顺的小医生” 每每让父亲刮目相看 “她大学还是在湖北读的,没想到考研考到福州,后来工作结婚生子都在福州。”梅伟是湖北恩施人,和老伴退休后千里赴榕,只因有个女儿在福州当医生。 他的女儿叫梅沁,是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作为我省第八批援疆中期轮换的专业技术人才,援疆快满一年了。 去年8月下旬,女儿做出了援疆的决定,梅伟和老伴都表示支持,“放心,家里有我们呢”。 这一年里,他们通过电话视频,见证了女儿在新疆奇台县,从水土不服到适应,从言语不通到和患者打成一片。看着她带着新疆小花帽给患者看病的照片,心里特别自豪。 梅伟说,在自己眼里,个子小小,长得可爱的39岁梅沁,还是那个让自己放心不下的孩子,“她啊,就是个脾气温顺的小医生”。只不过每每“偷听”患者给女儿打来道谢的电话,看着家里亲朋好友的皮肤问题在她手上解决,他又会对女儿刮目相看,原来小女孩已长大,拥有这么大的能量了。(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朱玉 肖俊杰 文璇 春梅/文 受访者供图)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