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片野蘑菇毒倒闺蜜俩!专家提醒:以“貌”取菇要不得
2022-07-26 15:26:04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距离误食毒蘑菇已过去10多天,闽侯的一对中年好闺蜜林女士和王女士还双双躺在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的病床上,接受血液透析等治疗。别看她们误食的蘑菇一身素白,好像无毒,其实竟是一种剧毒蘑菇——锥鳞白鹅膏。 夏季炎热多雨,各种野生蘑菇疯长,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曾辉提醒,可别以“貌”取菇,看着好看就采来吃。 7月10日,林女士和王女士结伴去永泰爬山,看到树下有4朵野生的白色蘑菇带着露珠,特别诱人,外形很像市面上卖的鸡腿菇,就采下来,当晚到农家乐吃饭时,请老板洗了洗、切成片,炒来尝鲜。 两人误食的毒蘑菇。医院供图 “我们一人吃了几片比较嫩的,那味道真鲜美。”躺在病床上的林女士回忆。 然而,次日开始她俩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而且几乎没有尿意、一天都排不出小便。她们才想到那天吃的蘑菇可能有问题。 症状持续到7月13日,她们到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看急诊,经抽血检查发现,两人的肝、肾功能都急性衰竭了,多项肝、肾功能指标严重飙升。 王女士提供了当时采蘑菇时拍的照片,记者请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曾辉鉴别。曾所长说,这并不是食用菇,而是少量摄入就可中毒的毒蘑菇“锥鳞白鹅膏”。 曾所长介绍,白鹅膏是一类有毒真菌的总称,锥鳞白鹅膏菌是其中一种,菌盖上有角锥状鳞片。白鹅膏菌在我国东南沿海多省广泛分布,毒性强,能对人体的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引起多器官衰竭。 “像这种野生蘑菇中毒,一般都会引起消化道症状或肝、肾功能损伤等,医学上一般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处理。但是若不及时干预,蘑菇的毒素和身体代谢的废物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后果可能不堪设想。”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魏丽芳介绍,经过积极的保肝、保肾和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目前两人的病情明显好转,已经脱险,但还需要继续治疗。 “只要是野生蘑菇,最好都不要采、不要吃。”曾所长提醒,一般人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部特征,难以辨别食用菇和毒蘑菇,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那么,一旦发生蘑菇中毒咋办?魏医生建议,可以饮用大量盐水或用手指、筷子催吐,然后立即上医院。一起食用过蘑菇的人,无论是否有中毒的症状,都应该就医,并且记住保留剩余的野生蘑菇样本给医生。(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戴军 杨祝良)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