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一碗海螺汤毒倒夫妻俩 医生:谨防“夏日杀手”织纹螺

2022-06-30 08:58:00 作者: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近日,家住连江的老李夫妇因为吃海鲜引起食物中毒,双双被送进医院。经检查,毒倒他们的是有着“夏日杀手”之称的织纹螺。

织纹螺

50多岁的老李夫妇家住海边,近日去赶海时捡了一些海螺,回家后煮了一碗海螺汤,午餐时分食了。进食后不久,夫妇俩就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依姆进食较多,手脚麻木乏力,难以走路。他们被送到当地医院洗胃处理后,转诊到福建医大附一医院进一步治疗。

附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诊后,对李依伯进行输液、利尿等对症处理,病情很快好转。依姆中毒严重,被转到急诊重症监护室,经过3次血液灌流以及补液、保肝、保肾、利尿等对症处理后才脱险,一周后康复出院。

“织纹螺只有指甲盖大小,壳上一般会有八道螺旋,尾部又尖又长。但单从这些外形特征上看,它与螺蛳等可以正常食用的螺没有太大区别,一般人很难分辨。”附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林志鸿说,织纹螺在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常见,因为具有危险性,已被严令禁止售卖。但在临床上,还是不时有误食织纹螺中毒的案例发生。

“河豚毒素最早在河豚身上发现,所以叫河豚毒素。一般人很难想到织纹螺中也可能含有河豚毒素。”林志鸿说,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两种毒素的中毒症状类似,中毒病人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织纹螺本身无毒,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其致命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摄入有毒藻类、海鲜腐烂尸体等获得的。由于水域、季节的不同,织纹螺所摄入的毒素量不尽相同。但是,河豚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只需要0.54毫克至0.9毫克,因此,织纹螺的肉质中如果含有河豚毒素,重者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致命。“一般来说,成年人食用10克左右织纹螺,就能引发中毒反应,若一次食用50克,就有生命危险。”林志鸿说。

林志鸿介绍,人体进食河豚毒素后,会经过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的潜伏期,然后迅速引发中毒反应。首先是面部、四肢等部位发麻,然后消化系统出现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四肢无力、肌肉麻痹等问题。如果中毒较深,还会引发神志不清、身体瘫痪、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更严重的最终可造成死亡。

他提醒,夏季人们喜欢带孩子去海边玩耍,不少人会捡拾贝壳类海鲜,但不可随意食用。那些五光十色的贝壳中,说不定就有隐藏的“杀手”。如果误食织纹螺,出现中毒症状,应该尽快催吐,并到医院进行洗胃、导泻、补液、利尿等对症处理,必要时还需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若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情况,往往提示中毒严重有生命危险,应紧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处理。(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夏雨晴/文 医院供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