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委书记陈劲松:发挥山海资源禀赋优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05-16 08:34:31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作为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份之一,连江坐拥238公里绵长海岸线,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水产品总量连续40多年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海洋成为连江最鲜明的特征和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如何依托山海资源禀赋,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连江县委书记陈劲松。 记者: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连江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请问是如何发挥这个独特优势,做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陈劲松:海洋资源是连江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最好基础。近年来,我们通过全面推动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增强乡村振兴的全产业支撑。 海洋一产方面,我们依托官坞等良种育苗基地,研发推广“福鲍一号”等高优品种,同时推进“百台万吨”工程,陆续投放“振渔”“定海湾”“泰渔”系列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推动传统养殖转型升级。 海洋二产方面,相继建成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等精深加工园区,布局海洋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持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海洋三产方面,注册“海连江”区域品牌,并举办福州鱼丸文化节,建成福州鱼丸博物馆,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助力连江水产品卖向全国。此外,我们还推进渔旅融合。以平流尾地质公园为例,立足苔菉镇茭南村旖旎的滨海风光,融合渔村特色,打造网红打卡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70万元,村民还可得到分红,该经验做法被世界旅游联盟列为2021年全国50个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之一。 记者:连江山海兼具,各村的区位、环境都不一样,连江如何立足乡村实际,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陈劲松:我们注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乡镇、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利用海域资源方面,黄岐镇大建村通过建立“公司+集体+养殖户”模式,实行海域承包,让养殖户以“海域资源”入股,盘活海域资源,实现公司、村集体和养殖户的三方共赢。 在利用红色资源方面,依托连江丰富红色资源,打造7条红色旅游线路,并将其打造成公共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相互融合。 在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丹阳镇坂顶村活化利用三落厝古民居,打造“三落厝”文创旅游项目,年游客量达15万人次,实现文化保护和村集体增收双赢。 记者: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大课题,连江在乡村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您能不能介绍下典型经验做法? 陈劲松: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我们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在生态治理、社会治理、数字治理等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 在生态治理方面,东岱镇积极推进乡村水系治理,彻底解决内河积淤、污染等问题,成为全市乡镇“黑臭水体”治理的典型。 在社会治理方面,丹阳镇虎山村大力推行“3+3+3”乡村治理模式,通过“三队三室”日常工作的开展和“互联网+手机”“技防+人防”等系列举措,实现乡村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目标。 在数字治理方面,我们通过对沿海各村逐船设置北斗定位系统,实行渔船组织化管理,通过实时监管,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有序。 记者:连江在乡村振兴方面有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结合实际,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陈劲松:跳出连江看连江,以顶层设计的理念系统谋划乡村振兴。具体而言,连江将按照“山海并进、突出沿海”的思路,重点围绕“六个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一条“最美海岸线”。立足黄岐半岛的滨海旅游资源,将现有景区景点改造提升、串点成线,争创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 建立一套质量认证体系。将连江特色海产品、农产品统一纳入“海连江”区域品牌认证体系,放大品牌集聚效益。 打造一个生态养殖工程。推进“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工程,加快黄湾屿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以此推动渔业碳汇体系和碳中和示范县建设,持续做强“蓝色经济”,增加“绿色收入”。 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华翔蛋鸡场、百洋食品等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突出一个对台特色优势。发挥连江临马近台优势,加快黄岐—马祖文化交流中心建设,谋划建立台湾商品展销中心,加强两岸渔农业合作。 形成一个联动态势。加速建设福州现代物流城、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可门海港城、贵安温泉旅游区等产业平台,与全域乡村振兴形成联动发展态势。(记者 林文婧 严鑫)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