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首届福州鱼丸文化节将在连江举办

2021-11-03 08:10:50 作者:郑瑞洋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连江推出“火锅鱼丸”(资料图)。 杨柳州 摄

福州新闻网11月3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文 林双伟/摄)福州,中国鱼丸之都。福州鱼丸是福州优势渔业产品、特色产品、龙头产品,有“无鱼丸不成席”之说。记者2日获悉,11月13日,2021年首届福州鱼丸文化节将在连江举办。

中国鱼丸看福州

福州鱼丸虽小,却有三大特色。

特色一:福州鱼丸打下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据了解,2020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2.98万吨,首次跃居全国第二位,鱼丸等鱼糜制品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福州是福建鱼糜制品大市,产量超过23万吨,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其中,福州鱼丸年产量达16万吨,年销售30亿粒,约占全国50%市场份额。根据阿里巴巴大数据预判,去年全网鱼丸成交量超10亿元,大部分都是福州鱼丸。

特色二:鱼丸企业“百丸争鸣”,福州鱼丸畅销海内外。

据了解,福州全市共有鱼丸生产企业50多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6家,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多家企业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福建名牌、福建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带动产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州首家鱼丸上市企业,也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全国销售渠道建设总网点数超过17000家。

除了深耕国内市场,福州鱼丸也进军国际市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东南亚以及欧盟开辟市场,让海外侨胞在国外超市就能买到福州鱼丸。

特色三:蝉联“中国鱼丸之都”称号。

目前,福州鱼丸产业已从传统的小作坊手工制作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016年,福州鱼丸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2年,福州市荣获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中国鱼丸之都”称号;2018年,福州市通过“中国鱼丸之都”复评。

福州旭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鱼丸远销海外(资料图)。

福州鱼丸看连江

连江是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水产大县,海产品众多,鱼丸颇负盛名,历史悠久,风味极佳,在业内有“福州鱼丸看连江”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连江是福州鱼丸主要发源地和主要产地,具有大、多、新三大特色。

大——创造了世界最大鱼丸的纪录。

在2019年渔博会上,连江鱼丸企业制作了直径为82.5厘米、重量为278.8公斤的超级包心鱼丸,创下了世界最大鱼丸纪录。

多——“中国鱼丸之都核心企业”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

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连江拥有鱼丸生产企业14家、鱼丸小作坊及门店188家,2020年的鱼丸等鱼糜产量约6万吨、产值20亿元。其中,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福州奇新食品有限公司、福州旭煌食品有限公司、连江旭隆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瑞云食品有限公司、连江信洋水产有限公司、福建省远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是“中国鱼丸之都核心企业”(福州市共14家)。

新——推出“福定鱼丸”“两岸鱼丸”“振兴鱼丸”三大特色鱼丸。

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谱写了鱼丸版的福定“山海情”。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连江将定西市土豆淀粉用于制作福州鱼丸,创造了“消费+产业”扶贫的“福州模式”。

连江与马祖开展了以“传承工匠心,共叙两岸情”为主题的职工鱼丸制作友谊赛,联合打造鱼丸制作等高质量劳动竞赛。马祖乡亲曹常斌还入选连江黄岐鱼丸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福州鱼丸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黄岐镇的鱼丸店经营好的一年可赚上百万元;晓澳镇百胜村的渔民、东岱镇东水村连家船民,靠加工鱼丸实现就业增收。

2021年首届福州鱼丸文化节将有哪些特色活动?市民可以吃什么、看什么、买什么、玩什么?福州晚报将持续报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