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福州申报世遗专家论证会召开 申遗“智囊团”把关献策

2021-11-01 11:01:12 作者:朱榕 吴晖 孙漫 蓝瑜萍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世界自然遗产专家论证会发言摘录

雷光春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主任

着力挖掘和提升闽江河口湿地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最近十年,全球在迁徙候鸟、候鸟栖息地保护上投注更多关切,闽江河口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河口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不少“明星”物种在此停留,具备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的条件。过去十多年里,闽江河口湿地在保护和修复上也取得显著成效,来此栖息的候鸟种类、种群的数量都有稳步提升。

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接下来,申遗工作重点将围绕闽江河口湿地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挖掘、保护和提升展开。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申遗专班,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研究论证,让专家发挥所长,参与实地调研、交流讨论,为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希望能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提交一个非常完美的申遗文本。

兰思仁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咨询专家、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农林学部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世界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福州方案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闽江河口湿地保护管理,取得了一系列成效。闽江河口湿地已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一定基础,在保护、科研、政治、文化等方面展示出极高的价值。

为推进申遗工作,建议为闽江河口湿地寻找新定位,以国际重要湿地为着力点,强化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模式。同时,对湿地资源再次普查,围绕国际标准补充完善调查。站在世界遗产角度看闽江河口湿地,还需做好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历史篇章,多与文化专家互动,把故事讲好讲透。相信闽江河口湿地遗产地建设经验,能够为世界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福州方案和福州智慧,为世界遗产和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

张朝枝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推进申遗三步走

纵观我国过去30多年的世界遗产申报历程,基本都经过了价值认识、综合整治、国际沟通三个阶段,结合闽江河口湿地的实际情况,也要有节奏地“三步走”。

价值认识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闽江河口湿地符合世界遗产申报的哪项标准,最有竞争力的是哪一条,这些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研究,需要各界对该价值形成共识。

综合整治是最考验基层组织执行能力的阶段。要综合考虑申报及未来发展与管理需要,考虑国际规则与国内实际情况,系统整治周边环境。

在国际沟通阶段,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专家及其他国际重要力量的沟通,让他们认同湿地的世界遗产价值并采取积极行动。

申遗过程中,专家的启动力、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当地社区与企业的支持力及省政府、国家部委的决定力都不能少,必须齐心协力做好这项系统工程。

仝川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定位站站长,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写好闽江河口湿地的大文章

闽江河口湿地,既能讲好候鸟故事,也具备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文章”的条件。

闽江河口区处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分布着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鳝鱼滩、蝙蝠洲、道庆洲、塔礁洲等众多湿地,像一串绿色珍珠镶嵌在闽江福州段两岸及出海口,其中“五脏俱全”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迁徙水鸟的一个重要越冬地和繁殖区,被誉为鸟的天堂。

不仅如此,该湿地还是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一个国家级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历史上该区域水网纵横,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数千年,构成了一幅自然湿地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是在串珠状湿地上讲好候鸟故事,还是将自然湿地景观置于人类历史文化传承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更大背景之下,值得进一步探讨。

常青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国家林草局候鸟动态监测保护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管理规划是统筹保护发展的前提

闽江河口湿地申遗有着较好的基础,它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有4项湿地生态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评定标准,保持了较好的生态功能。从成立县级自然保护区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湿地的保护基础也日渐夯实。

为做好申遗工作,建议从彰显湿地重要性入手,做更多有影响力的研究,关注代表性保护物种,不断提升湿地知名度。同时要做一个较完善的闽江河口湿地候鸟栖息地保护管理规划,对保护范围、地质构造、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状况等全面评估,分析湿地目前面临的威胁和压力,突出滨海湿地及其生态过程保护、珍稀鸟类及生物多样性价值保护等普遍价值的保护,注重展示与教育功能。在申报时,就要考虑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张骁鸣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讲好闽江河口湿地的动人故事

教育展示价值,是闽江河口湿地又一重要价值,在与观鸟协会、教育协会、中小学等的广泛互动中,为全面呈现湿地自然遗产价值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福州历史文化和地理生态的初步解读,我认为福州具有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潜力。它经历了海岸地质地貌变化,人居聚落或城市空间拓展变化,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连带变化,与河口滩涂的陆地化、生存空间的不断迁移扩张具有某种同步性。因此,“地貌生态演化与生活方式演进相融合”,是否可以初步提炼为福州的双遗产特征,值得进一步探讨。

具体到闽江河口湿地,它是地貌生态演化与生活方式演进的当代前沿,即在政府领导高瞻远瞩的决策和本地居民的转变适应下,确立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当然,候鸟栖息地的自然遗产价值本身,正是这一模式的突出成果。建议做更多前期研究准备,串起讲好“故事”的线索,让“故事”更生动可读。

闫泽群 黄海湿地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推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

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发声

世界遗产中心对于世界遗产的认定,强调突出普遍价值。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重要栖息地。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将是对中国在这一迁飞路线上候鸟栖息地保护完整性的重要补充,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突出普遍价值。申遗过程中,可将“中华凤头燕鸥”打造为湿地的“明星”物种品牌。

在申遗执行层面,建议制定申遗路线图,在可列入世遗预备名录后,逐步开展国际重要湿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IUCN绿色名录、世界遗产申报等工作,通过阶段性目标,实现统筹兼顾、连连突破,有助于最终申遗成功。与此同时,建议加强国际交流,打造国际“朋友圈”,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声。除举办和参与国际性会议外,鼓励观鸟爱好者、民间志愿者、小朋友在不同平台上讲述中华凤头燕鸥等的保护故事,传递更多声音。

宋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与研究北京中心副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注重遗产资源的综合整理与发掘

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中,申报已然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申遗首先要基于国家利益和战略。由此,申遗第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开展与国家战略相契合的研究与阐述。遗产本底(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是客观存在,但世界遗产申报却是一个价值重新阐释的过程。申报对象的事实是相对客观存在的,但选择的申报路径是多样的、有差异的,申报路径的不同,决定了申报文本材料的不同。

闽江河口湿地申遗,要系统全面地梳理遗产资源,不限于自然遗产,也不限于自然文化遗产,要综合地进行整理和发掘。在基础调研部分,甚至可能扩大到闽江流域所涉及的自然与人文历史演进的过程和范围。

申遗过程中,拥有一支持续稳定的队伍非常重要,包括稳定的政府组织团队,以及高水平的多学科技术团队和学者。

闻丞 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进一步论证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

闽江流域在自然美景、地质地貌和生物生态方面均有突出普遍价值,这一点已被国际普遍认可。闽江全长虽仅有500多公里,但其流域内及周边遗产价值要素密度,在中国和世界上均有突出地位。

研究结果显示,湿地具备生物生态类自然遗产价值潜力,也具备海洋类自然遗产价值潜力。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河口湿地得到了严格保护,但其自然遗产完整性还需开展长期、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首先,闽江河口和马祖列岛共同构成世界珍禽中华凤头燕鸥的一片繁殖季节栖息地;其次,闽江河口是候鸟迁飞区关键栖息地的一环,如何认知、阐释和体现遗产完整性,是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需要优先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答案,决定着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遗产的最适宜路径。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