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福州软木画迎来“第二春”

2021-09-04 09:17:38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顾伟 张旭阳

  《福州于山定光塔》2011年获中国工艺百花奖银奖。

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文 张旭阳/摄

福州软木画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作品,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其制作技艺是福州特有的一项绝活,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记者最近采访了软木画省级传承人陈君锟,他兴奋地表示,福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将于11月1日起施行,福州软木画迎来“第二春”。

技艺传承上百年

软木画的问世有着一段传奇。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从法国带回来一张圣诞贺卡,他将这张卡片交给福州工艺传习所的木雕名家陈春润研究进行仿制。陈春润召集木雕技师吴启棋、建筑花板技师郑立溪等,根据这张卡片共同研创成功软木画技艺。

软木画的原料主要是从欧洲进口的栎树的木栓层软木,艺人在软木上以刀作画,技艺上吸收和融合了中国木雕、寿山石雕的圆雕、浮雕、透雕、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制成的作品颇具立体感。

1921年,吴启棋在西园大厝里开办家庭作坊,开始软木画批量生产。1931年,吴启棋在福州城内总督后(现为省府路)开设前店后坊的“启棋木画店”,软木画行业开始兴盛。

1952年吴氏家族18人组织起木画生产小组,1954年扩大为木画生产合作社,1956改为软木画工艺厂,1959年发展成为福州工艺木画厂。朱德、董必武、陈毅、郭沫若、邓小平、谢觉哉、叶飞等国家领导人都参观过福州工艺木画厂。

从业者曾超两万人

软木画与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并称福州工艺“三宝”。软木画擅长将大千世界的自然美景、楼宇建筑、人物、动物浓缩为大至方丈、小至盈尺的框屏之中。1959年后,北京人民大会堂曾四次邀请软木画工艺家赴京为福建厅、台湾厅装饰,展出了《武夷风光》《福州西湖》《鹭岛风光》《泉州东西塔》《土楼奇观》等软木画作品。

据陈君锟介绍,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是福州软木画艺术最辉煌的时期,从业人员最多时超过两万人。当时福州人结婚或生日,常会选择软木画作贺礼。此外,大量软木画作品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30多个国家,出口年产值高达5000万元以上,位列全国工艺品出口创汇第三位。

晋安区象园街道象园村和新店镇西园村是福州软木画民间手工工艺发源地,从事软木画的生产人员、技艺骨干大部分集中在新店西园村及周边地区。

  《土楼奇观》2013年获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立法保护形成合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因软木画出口市场受阻和城市楼房建设的发展,软木画进入普通家庭的空间被限制,软木画从业人员纷纷转行。时下,软木画留守者不足50人,称得上具有创造性的“工匠”才十几人,其中多数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软木画的技艺传承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状况。

为了传承好软木画技艺,福州市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重点用于软木画艺术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日前通过的《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主要是围绕软木画技艺保护的管理体制、保护措施、人才培养、展示推广、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规范。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将合理布置软木画销售网点,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要设立软木画展示专区。

陈君锟介绍,早期的软木画使用的是阿拉伯胶,现在改为有弹性的软胶,这使得软木画作品不怕泡水。技术上的革新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有望让软木画艺术迎来“第二春”。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