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烈士吴雄奎弟弟忆往昔
2021-09-03 09:17:35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2日上午,在闽侯县青口镇宏三村委会,电视上正播放着我国迎回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仪式。81岁的村民吴奎俤看得格外专注。去年,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顺利归国。日前,在完成DNA比对后,有4位烈士确认找到了亲属,吴奎俤的哥哥吴雄奎烈士就是其中一员。望着电视上又一批烈士英灵魂归祖国,吴奎俤紧紧拽住手中哥哥的照片,眼眶红了起来:“哥哥,你离家70年了,我终于等到你了!” 疼爱弟弟的好兄长 “在我的记忆中,哥哥一直是个英雄。”采访中,指着手中照片里一身戎装的哥哥吴雄奎,吴奎俤动情地说。 1931年,吴雄奎出生在闽侯青口镇宏三村,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3营7连战士,1953年7月牺牲于朝鲜江原道铁原郡。因为父母早亡,从记事起,吴奎俤与哥哥相依为命,家里主要依靠吴雄奎打临工、种地过活。在他的记忆里,哥哥不仅勤劳能干,还特别疼爱自己。 “那时候,日子虽然苦,但只要有一口吃的,哥哥都先让我吃饱,从没让我饿过肚子。” 吴奎俤说。 1951年,吴雄奎响应国家号召抗美援朝,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吴奎俤年仅10岁。“听说哥哥要参军,我哭得很伤心,抱着他一直挽留。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说自己要去朝鲜保家卫国,嘱咐我在家好好待着等他回来。”提及兄长出发当天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 世事无常,和兄长一别三年后,再次得到吴雄奎的消息,却被告知哥哥已经牺牲。“后来,我通过几个渠道得知,哥哥他是在一次侦察任务中不幸牺牲的,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保家卫国的信念。如今,我手上的这张照片也是在哥哥牺牲后,经人转交到我们家人手中的。”吴奎俤哽咽道。 这张照片成了吴奎俤思念哥哥唯一的念想。多年来,他养成了照片不离身的习惯,每当想到吴雄奎时,他就会把照片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和照片上的哥哥说上几句话。由于担心照片磨损,吴奎俤特地将照片复制了大大小小很多种尺寸。 这一刻等了68年 当天,和吴奎俤一同观看直播的,还有他的爱人林雪妹。林雪妹告诉记者,他们夫妻共养育了一子一女。在儿子吴玉成出生那年,吴奎俤就提议,要将儿子过继给吴雄奎为嗣子。多年来,吴玉成一直称呼亲生父母为叔叔、婶婶,就连户口本上的父亲这一栏,填写的也是吴雄奎的名字;每年的7月6日,在吴雄奎当年牺牲的日子,他们一家都不忘在家中祭拜,寄托哀思;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除夕夜,饭桌上总留有吴雄奎的一个位置、一副碗筷。40多年间,夫妻俩用这种朴素的形式,表达了对兄长深深的怀念。 哥哥离开后,吴奎俤靠姐姐的抚养和政府的帮助,完成了初中学业,在当地供销社工作直到退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希望找到哥哥遗骸的愿望也愈加强烈。幸运的是,今年7月,吴奎俤接到通知到医院采集血样,寄到北京进行DNA比对。不久后,从退役军人事务部传来好消息,有4位烈士确认找到了亲属,其中就包括吴雄奎。 “我记得接到结果的那天,他哭了好久。也难怪,他如今都81岁了,这一刻等了68年,多怕等不到那天。”林雪妹说,因为身体原因,吴奎俤无法亲自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只能让儿子替自己去。在临行前,他特地交待儿子带上一大包家乡的橄榄,希望让吴雄奎“尝尝”家乡的味道。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