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丕铧:“痛并快乐着”的文保人
2021-08-26 09:22:29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周丕铧在查看文物。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文 石美祥/摄 日前,在2016年台风“莫兰蒂”期间受损的大湖乡木拱廊桥三溪桥完成修复。跟踪这个项目近5年之久的闽侯县博物馆馆长周丕铧,露出了笑容。 尽管从事文保工作才6年多,但51岁的周丕铧对于文物保护的热爱,却异常强烈。 台风刚走 跋山涉水寻廊桥构件 “我清楚地记得,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走的第二天6点多,廷坪乡流源村村支书带着哭腔给我打电话说,村里的龙津桥被洪水冲得连石墩都不见踪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周丕铧说,除了龙津桥外,廷坪乡和大湖乡还有4座古廊桥也被冲毁,这让他感到很心痛。 闽侯的木拱廊桥别具一格,建造过程中因地制宜,不费寸钉片铁,匠心独运,历数百年风雨依然屹立。其中,龙津桥还是省级文保单位,是研究木拱廊桥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为了最大限度地修复这些被冲毁的廊桥,当天下午,周丕铧就和当地乡镇的工作人员沿着构件可能散落的山谷和流域一路寻找,与时间赛跑,希望赶在构件被洪水冲到更远的地方前找到它们。 徒步爬过落差近70米的60度陡坡,顶着烈日坐马达小船在湍急的水库水域航行,周丕铧的脚步最远抵达距离廷坪乡100多公里的连江山仔水库。 经过连续4天的搜寻,这5座廊桥有近半数的构件被找回。此外,周丕铧还邀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指导廊桥修复,让古廊桥保有历史的韵味。 新馆投用 义务讲解4个多月 同事眼里,周丕铧对于文保工作不仅充满热情,而且成效诸多。 数年前,闽侯县某乡镇在河道施工中,差点误将一处碇步桥文物拆除。周丕铧获知消息后,立刻带领队伍前往施工现场,阻止施工。最后经双方协商,施工方同意将方案优化,改道施工,这才“守”下了这座碇步桥。 总投资1.8亿元的闽侯县博物馆新馆,2019年2月建成投用。新馆展览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馆藏4064件文物。用先进的科技展示历史文化,是新馆最大特色。 新馆建设期间,周丕铧频繁参与讨论、规划,为新馆引入互动地彩屏、裸眼3D、全息投影、VR体验区、5K沉浸室、虚拟讲解员等一个个高科技应用。为让新馆早日开馆,周丕铧与同事连续加班一个月,完成展陈文物甄选与摆放。 开馆后,曾有业内人士对新馆这样评价:“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博物馆的标杆。” 新馆开馆之初,恰逢春节长假,单日最大客流量超过6000人次。当时讲解员未到位,为给游客提供较好的参观体验,周丕铧直接住到馆内,担任义务讲解员4个多月。 周丕铧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让闽侯的文物延续更长的时间,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