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陈太尉宫的守护者陈文容:住在国宝级文物内守护乡愁

2021-07-21 06:51:05 作者:任思言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清理打扫陈太尉宫是陈文容每天都不会落下的工作。记者 任思言 摄

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在罗源县中房镇乾溪村的群山中,陈太尉宫静静矗立,任岁月流淌,它自安好。这处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现存三大宋代古建筑之一。陈文容的一天,是从清晨起床后在陈太尉宫里巡逻开始的。今年63岁的他,把家彻底安在了陈太尉宫旁边的管理房。虽然仅相隔数百米,但自家的床他几乎没有睡过。

平日,都是家人将做好的饭菜送到陈太尉宫里。陈文容偶尔回家吃饭,也是来去匆匆,家反而更像他的客栈。“宫里不能没有人,既然决定守在这里,就要尽到这个责任。”陈文容说,农忙时节,他要去地里忙活,那时妻子会替他到陈太尉宫里值班。

2003年起,陈文容开始看守陈太尉宫,如今已经有18年了。“作为陈太尉的后代,这份工作让我觉得很光荣,也算为家族作一些贡献。”陈文容说。

陈文容告诉记者,他父母以前也经常到陈太尉宫里帮忙打扫宫殿。“文革”时期,为了保护陈太尉宫里的雕像,家里人曾经合力把雕像抬到屋顶藏了起来。“2003年,原来在陈太尉宫看守的老人问我愿不愿意接下他的工作,他说自己太老了守不动了。那时候,陈太尉宫的管理补贴是每个月100元,虽然微薄了点,但我还是接下了。”陈文容说,从那时起,无论刮风下雨,他每晚都睡在陈太尉宫的阁楼上,直到管理房建成。

“这些年来,我曾经遇到过醉汉闯进来,还有流浪者在门边过夜。台风来袭时,我常常整个晚上都不敢睡,半夜要起床检查有没有漏雨或者受损。”陈文容说,从决定看守陈太尉宫的那一刻起,他就暗暗下决心要尽到责任。

2013年2月的一个晚上,陈文容巡逻时发现两名男子鬼鬼祟祟地出现在宫殿里。他立即追了上去,与两名男子搏斗了几个回合后,赶走了他们。“他们两个身强力壮,跑得又快,我没追上他们。担心宫里失窃,我赶紧往回跑,在路上捡到了他们逃跑时掉下的木雕。”陈文容说,自己捡到的木雕是戏剧人物雕像挂件,有百余年历史,可能是这两名男子在其他地方盗窃的。“我第二天就联系了罗源县博物馆,将这个木雕捐给了博物馆,后来博物馆还给我发了荣誉证书。”

守护陈太尉宫这么多年,陈文容最开心的事是看到历经千年的陈太尉宫被修复和保护。陈文容告诉记者,前几年罗源县文物保护部门请来古建筑专家对陈太尉宫进行调查、测绘和鉴定,并找来专业团队对陈太尉宫进行修复,保留了相应年代的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的特点,对陈太尉宫的柱、斗、拱等特色构件进行修复。“政府还为陈太尉宫加装了消防设施等,还建设了一栋管理房,我也不用每晚睡阁楼了。”陈文容说。

平日,陈太尉宫游客不多,陈文容却丝毫不敢松懈。每天一早,他都挥舞着竹扫帚,清扫陈太尉宫的每一个角落,担心鸟在陈太尉宫里做窝会破坏文物,他请人在宫殿天井处围了防鸟网,在他的精心“照顾”下,陈太尉宫这么多年来一直干净整洁。陈文容告诉记者,现在他看守陈太尉宫每个月的补贴是1500元,除此之外,陈氏子孙每户每年会交1.5元作为对看守者的补贴,每年有1000元左右。“大家看我看守这么多年,曾经提出过每户多出点钱,被我拒绝了,钱够花就行,我看守这里就是希望陈太尉宫可以一直保留下去。”陈文容说。

每一个有故事的古建筑背后,都有一群执着的人默默地守护着它,使其成为乡人心中的乡愁图腾。“每年农历六月,我们都会举办祈熟节,每逢重大民间节日(农历正月初九到十五)则由十三境轮流迎神,将右配殿的这几尊塑像迎接回村,夜晚祀供祖厅,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陈文容说,每当这个时候,散落在各地的陈氏后代都会重新聚集在一起,那些外迁的族人,也会回来寻祖。陈太尉宫在,迁徙的人,就能找到自己出发的地方。

相关链接:

陈太尉宫原是陈苏祠堂。陈苏,河南固始人,唐末隐居罗源,教民农桑、礼教。后来,陈苏祠堂改为神宫,称陈太尉宫。北宋建筑大师李诫所著《营造法式》集建筑设计和施工手册、技术标准、劳动定额之大成。陈太尉宫正是与《营造法式》同一时期建筑物标准化的典型实例,被称为“江南古建筑的瑰宝”。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