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林贤、董家宝:奏响“东方民族交响乐”

2021-07-20 09:30:20 作者:郑瑞洋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林贤(左)和董家宝演奏十番古乐。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实习生 周陈潆/文 记者 石美祥/摄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福州举办。近日,在连江县琯头镇拱屿村十番古乐活动中心,林贤、董家宝、林瑞霖等老人拿起云锣、大胡、椰胡等乐器,奏出十番古乐,再现了“漫天锣鼓华堂震,绕梁天籁舞霓裳”的汉唐余韵。

林贤、董家宝都是连江十番古乐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他们的努力下,连江十番古乐登上海外民族民间音乐大舞台。

20多位花甲老人

“打飞的”组乐队

十番音乐有“东方民族交响乐”的美誉,连江十番古乐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成为闽都文化名片。

董家宝今年69岁,他16岁时加入纯如轩乐队,成了一名大胡演奏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和其他乐手纷纷出国打拼,十番古乐渐渐沉寂。

“口袋鼓了,心却空了。”董家宝说,每当回国与乡亲们谈起十番古乐,大家都觉得遗憾。

“不能让祖辈的东西在我们手里失传。”为了让拱屿十番重焕生机,2012年,董家宝自掏腰包筹建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并呼吁在国外的乐手重新归队。就这样,20多位花甲老人再次拿起了十番乐器。

董家宝说,不少华侨每年四五次坐飞机从国外回到国内参加乐队演出,并慷慨解囊资助乐队发展与古乐传承。

林贤。

进校园出国门

弘扬十番古乐

今年80岁的林贤是打击乐的老师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番古乐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惯例。“十番古乐不能后继无人。”1994年,林贤下定决心打破惯例,在拱屿村招收女徒弟。如今,他已招收3批20多名学徒,其中一半是女徒弟。

林贤坚持将拱屿十番代代相传的工尺谱整理、翻译、汇编为常用的简谱,让原来靠师傅面传口授的十番古乐曲谱得以流传。

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秘书长林瑞霖说,为了让十番古乐发扬光大,乐队走出了一条创新升级之路——进校园、上舞台、出国门。

2015年,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与琯头中心小学共建十番音乐传承基地,培养了150名十番音乐乐手。2016年,乐队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展演,演奏的作品被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及北京多所高校典藏;2018年,乐队赴日本东邦音乐大学参加日中友好音乐交流展演,技惊四座;2019年,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荣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海峡两岸特色非遗项目”。

“我们希望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十番古乐展示交流演出,把连江十番古乐打造成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林瑞霖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