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世遗丨八面飘香福州茶
2021-06-30 12:34:52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在秋日柔柔晨光、缕缕和风中,沏上一壶既有果香又有花香的福州花茶,抿上一口,油然想起两度出任福州太守的北宋茶学家蔡襄的名句:“好茶争相品,盖因品质珍。”诗人所言极是。福州茶风自古鼎盛,千百年绵延至今,我久居于这福天福地的花茶故乡,甚是福气。看眼前茶杯里袅袅升腾的花茶香气,又从记忆之海中荡出一小朵浪花:半个多世纪前,家父从橱柜里取出一盒茶,开启后,一时间满屋皆香;家父笑眯眯地一个深呼吸,乐陶陶地说,香呀,福州来的呢……那年月,我还只是个少年,却烙上了福州的茶忒香这么个印象。后来,数十年辗转在福州,常常品福州的茶,茶香也就香了个悠长。 大中国的一个“茶”字,在高天阔地风采了千年,武夷山大红袍在天涯海角“红”了千年,福州的花茶则在天南地北“香”了千年。说千年,又岂止千年?悠悠岁月,韶华春秋,百年千载的福州,何时断了这茶香?回望历史上的福州,多少茶农在周边的山山岭岭上广为植茶,又有多少能工巧匠精于制茶。早在唐代,福州茶人就在茶行业上制作出精品名茶。唐代陆羽的《茶经》,就多次提及福州的“方山茶”,而方山就是今日的闽侯尚干镇。据史料称,从唐朝始,帝王们都喜欢福州的方山露芽茶,进贡朝廷的茶中还有福州的蜡面茶。天祐二年(905),唐哀帝向福建宣布停贡橄榄子诏书中有这一句:“每年但供进蜡面茶外,不要进奉橄榄子,永为常例。”蜡面茶应该就是用鼓山半岩茶加工而成的一种团茶。《小草斋诗话》言道:“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旧人评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半岩茶产在福州鼓山喝水岩附近的茶园里,许是傍岩石而生的茶叶,生命力强盛了,也就特别有茶味。相传是闽王王审知十分重视福州茶的生产,屡屡把罪犯集中到鼓山种茶,由涌泉寺僧人负责监管。犯人多了,还把种茶面积扩至鼓岭的茶洋一带,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鼓山半岩茶,贵为贡茶中的上品。 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州则是花茶的故乡。早在清咸丰年间,榕城内外的山岭上就广为种植好茶;采摘后在烘青绿茶内加入桂花、玫瑰、茉莉花、玉兰花、柚子花等,让花香裹茶。或许是茉莉花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味浓厚,人见人爱,时闻时香,制茶人多以此花入茶。年深日久了,饮茶人就以茉莉花茶作为福州茶的代表,念念于怀,品赏于心。据福州花茶行家言,单是茉莉花茶,就有明前绿、银毫、春风茉莉花茶等十几种。但凡喜饮花茶者大多好于茉莉花茶,因其条索紧细匀整、花香浓烈而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茶汤醇厚显香、叶底嫩匀柔软、滋味醇厚鲜爽而高看一等。 嫩绿的茶叶绽开于春雨中,得天地之气;高洁的茉莉花绽放于艳阳下,取明朗之光。茶叶有翠绿之美,茉莉花更有洁白之美,美美与共,凝聚为有独特色香味的茉莉花茶,再以鼓山清泉水沸腾后冲泡之,上善之茶矣。据文献记载,福州茉莉花茶的源头可追溯至2000年前的汉代。把茉莉花香与茶香交织在一起,是福州人的一种发明、一种智慧的创造。201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理事会和研讨会上,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至名归呢! 据史料载,福州于明朝清代、特别是咸丰年间就大批量制作花茶,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业已鼎盛,年产花茶数十万担。专业制作花茶的茶厂和经营花茶的茶商,遍布福州城的东南西北。因世人钟情于花茶,福州茶商大户层出迭现,如福胜春、庆春、建春等茶行,在当时曾名声鼎沸。 在那年代,一座并不阔大的福州城,就拥有近百家的花茶厂店。花茶茶香八闽的同时,也香出了大江南北,再香飘海角天涯。常年输出的花茶不少于20万担,1929年高达35万担。茉莉花盛产之季,日达2万担。花茶的输出之所以长盛不衰,得益于福州陆路与海路的通达。流芳清幽的花茶借港口穿江越海,畅销于南洋和欧美等40多个国家,其数量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福州,不仅守望着本土的花茶出口,且还担当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的茶胚,舟车以至成群结队的骡马,一路风雨阳光地从四面八方运抵福州港,窨花加工后再转口海运至域外。至于本省各地,特别是闽北各县的茶叶、武夷大红袍等名茶的输送,更是义不容辞。福州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各地名茶聚散的福地。在年年岁岁的输送过程中,茶与茶的互相交流甚至相互引种,应是一种常情。福州鼓山涌泉寺立有一方清代留下的石碑,碑文中就提及这里那里相连、此茶彼茶皆香之内容。这也印证了福州作为知名港口,广纳各地香茶,从而互为借鉴、互补长短以求出彩之历史。从福州市博物馆展出的画面,可在视觉中还原那段历史,借以印证当时福州茶和闽省各地的茶输出海外的盛况。在那个年代,的确是相当令人震撼的。码头上,茶叶堆如山高、铺似茶毯;搬运装船人在码头和船之间往返穿梭;启航时,万船齐发、千帆竞逐、百舸争流,宏伟之气势排山倒海,蔚为壮观。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