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闽江河口湿地亮相央视!福州这张生态名片是这样打造的……

2021-04-01 07:08:19 作者:邱陵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30日17时15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远方的家——闽江河口湿地专题片》,海内外观众从约40分钟的节目中领略到闽江河口湿地美丽风光,直观感受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记者31日了解到,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拥有8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迁飞停歇的水鸟超5万只,成为福州生态保护的一张靓丽名片。

湿地风光 孙志同 摄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为众多水鸟、鱼类、甲壳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长期科考表明,闽江河口湿地目前已发现鸟类266种,其中水鸟152种,每年迁飞停歇的水鸟超5万只。保护区是全球濒危物种聚集地中唯一一个可同时观赏到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3种珍稀鸟类的地方。2012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称号。

此外,闽江河口湿地有4项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其中,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达到标准1;分布众多珍稀、濒危物种,达到标准2;常年维持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18种水鸟的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1%,达到标准6;是众多洄游鱼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洄游路线,达到标准8。

对照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布的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内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由原有的54种增至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5种增至2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44种增至5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的增加,更加确定了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的重要地位。

广漠的闽江口湿地 林书 摄

湿地保护区是如何设立的?

2002年4月29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八闽快讯》专报上作出重要批示:“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要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

2003年初,长乐市委、市政府在福建省林业厅和福州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决策创建了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湿地保护领导小组和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同时,撤消了已经列入“十五”计划的鳝鱼滩湿地围垦项目,变围垦项目为保护项目,迈出了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和建设的实质步伐。

从2003年筹建开始,完美实现了创建县级、晋升省级、升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年三级跳”:2007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10月,荣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2020年3月,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因为湿地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为了缓冲游客对保护区的干扰,与社区居民共享生态保护成果,2008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毗邻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西南侧建立了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5年由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福建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湿地公园先后建成了百榕文化街、湿地博物馆、马山炮台遗址公园、牛山公园、龙山生态园、卧龙滩涂栈道以及鳌峰景观道、四季大道等多条景观步道,并配套完善了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湿地科普等配套设施,2018年被文旅部门评为3A级景区。公园内鳌峰、晦翁、砥砺、观澜等10多个观鸟休憩亭错落有致,依托湿地保护区,以生态和人文相互交融,呈现“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的湿地田园生态风光,已形成了闽江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保护区管理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18年开始,管理处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包括治理互花米草等,丰富物种多样性;“退养还湿”改造,扩大高潮位水鸟栖息地;划定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燕鸥繁殖区及候鸟觅食集中区。

同时,保护区管理处还完善监控网络系统,实现对湿地水鸟活动的远程监控、实时监控;加强湿地资源监测调查,开展鸟类科考活动,掌握湿地资源状况;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有效分流人群,达到对候鸟“只可远观”的效果;加强日常巡护管护,严厉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等。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闽江河口湿地拥有保护面积达2381.85公顷,区内野生动植物达1089种,生态日渐向好,候鸟种类数量稳定,互花米草治理区、“退养还湿”示范区逐渐成为候鸟利用率较高的栖息地。

接下来,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强化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同时,着眼发挥湿地生态效益,配合推动文旅小镇建设,拓展闽江河口湿地的外延空间,完善公园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品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