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仓山吴厝村:将军故里 家国情代代传

2020-11-25 08:52:47 作者:林铭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吴厝村吴公祠堂墙上的字。

福州晚报记者 林铭/文 石美祥/摄

【名片】 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以“家国情”为特色,保留有孔庙、螺洲胜迹、吴公祠堂、吴石故居等市、区文物保护单位;人口2121人,常住约1450人,大多为吴姓;2018年9月被仓山区委、区政府授予仓山区2015-2017年度文明村镇。

古镇螺洲,素有“小福州”美誉,自古人文鼎盛,英杰辈出。

位于螺洲中心的吴厝村,是《潜伏》中余则成的历史原型吴石将军的出生地。

吴厝人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心系国家,为国情深。千百年来,吴厝人用最朴素的方式涵养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家国情怀代代传

铸就爱国魂

毗邻江边的吴厝村江墘埕1号,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正是吴石故居。

推开木门,是一座两进的木结构院落。正厅还保留着百年前的原貌,墙上悬挂着吴石的画像及生平事迹。“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前来瞻仰吴石将军,他是吴厝的骄傲。”村委会主任吴新奇说。

吴石一生,出谋划策,决胜千里,孤胆入虎穴,只为了心中的“家国”二字。距吴石故居数百米的吴公祠堂,大门右侧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毛泽东为吴石题写的诗句:“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正是这位“密使一号”生平最好的写照。

走进吴公祠堂,这里记录着螺洲吴氏繁衍发展的故事。祠堂正殿两侧墙上,分别挂有吴氏祖训和吴氏祖诫,开篇即分别在文首阐明“忠君亲上以报国恩,孝亲敬长以笃人伦”“毋为臣不忠,毋为子不孝”。早在数百年前,“家国”早已写进祖训祖诫中,牢牢印在每一名吴厝人心中,成为吴氏子孙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与吴公祠堂一墙之隔的螺洲孔庙,有近800年历史,是我省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的乡镇级孔庙。

96岁的吴增琛至今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没有学堂,先生就带着大家在孔庙里学习。吴厝并不因为自己地方小,而忽视书香传承。得益于良好的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吴厝孩子从这里启蒙,注入一生的家国情怀。

留乡愁传文化

淳朴民风兴古村

如今,吴石故居、螺洲孔庙等都挂上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牌匾,免费向公众开放。不仅是游客,村民们也时不时带上孩子前去参观,缅怀先辈们的家国情怀。

吴厝村也依托这些阵地,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我们用乡村记忆、乡贤文化、美丽乡愁滋养人心、立德树人,将文化乡愁与家国情怀相结合,推进乡村道德文化建设。”村支书吴育松说。

目前,村里正在规划建设老人馆等一系列新项目,将家国文化注入其中,实现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和谐统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