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马尾:“绣”颜值气质 “养”文明新风

2020-11-24 10:24:20 作者:马丽清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红马甲”成为马尾街头一道靓丽风景线(资料图)。

福州晚报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王晓霞 郑婷 王彥 文/摄

道路宽敞整洁,文明交通礼让出行,市场环境井然有序,生态公园风景如画……这些绘就一幅幅秀美的马尾区文明画卷。多年来,马尾区内外兼修,创建文明城区,如今,精神文明建设已渗透马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绣花”功夫绣出颜值气质

“沿着铁路砌出层叠的花坛,种上三角梅、紫薇、毛杜鹃等。政府部门还利用铁路沿线闲置空地为民办实事,规划建设了67个普通停车位和2个残疾人车位,为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说起提升改造后旺岐路的变化,市民林先生连连点赞。

马尾使出“绣花”功夫,经过多年创建,让城区从“面子”到“里子”,从“颜值”到“气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提升市容,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马尾着眼细节,启动老城区“多位一体”综合提升工程,开展老街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拆墙透绿等项目,仅街头小公园就新增了33个,让百姓幸福感加码。

明年春节后,马尾居民的幸福感又将在家门口“升级”。一座513米长、横跨江滨东大道的螺旋形人行天桥将投用。这是我省首座空间索面异形独塔斜拉桥,将串联东江滨公园与天马山公园。

届时,市民就可以站在桥上欣赏三江口的“十二时辰”、拍摄夕阳下的道庆洲大桥和三江口大桥,还可以远眺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马航洲湿地公园等,将三江口美景尽收眼底。

崇德向善涵养城市精神

“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机动车驾驶员会主动把车停下来,让行人先行。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举手表示谢意,并加快脚步过街。”对于文明的理解,在马尾区生活了30多年的林中径说:“文明不是约束,而是个人素质的提升。”

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马尾区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文明城区创建全过程。

近年来,马尾区委文明办发动文明单位建设家风长廊、诚信文化墙、家风乡贤馆、移风易俗主题公园等,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为扩大文明城区创建宣传面,区委文明办制作了5个文明微视频,全力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宣传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等“八进”活动。

马尾还在全市首创“文明督查”APP。这是马尾区委文明办为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提速增效而推广的数字化举措,实现文明督查从“纸质版通报”到“应用程序派件”的转变,让“当日收到电子督查件,当日办结”变成可能。

人人参与传递文明新风

在这场创建文明城区的行动中,马尾走出了“马尾模式”——动员群众参与、依靠群众支持,让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让不少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年9月1日起,罗星街道在沿山农贸市场试行“商户代表制”管理方法,首名“商户长”郭爱娥走马上任。

郭爱娥在沿山农贸市场工作十几年,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每天做生意之余,她都会把自己的摊位及“三包”区域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抽空到市场其他区域巡查。市场里的商户,她都很熟悉,哪个摊位“三包”区域卫生没做到位,或者货品占道了,她总会热心地提醒几句。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商户都养成好习惯,自觉把自家摊位及“三包”区域收拾得干干净净。

马尾区因地制宜创新出不少方法,将文明触角随基层党建延伸到园区、小区、楼栋之间:新港社区通过“三社联动”,在居民议事厅里听取居民的问题和意见,实现居民的问题自己做主;马限社区打造了“6565”民情工作法、党员积分制,带动居民自治管理;罗星社区通过“360全方位工作法”,确立民情收集制、代表先议制、联席会议制三项制度,成立6支服务队伍,建立全程代办制,提供“立体式”服务;马尾镇通过垃圾分类“陈晓燕工作室法”,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意识……

如今,在马尾,随手丢垃圾的人少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人多了;闯红灯、乱穿马路的人少了,穿着红马甲的交通引导员多了;乱停车的人少了,按箭头整齐停放的车辆多了……马尾市民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文明新风尚。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