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

2020-09-24 09:54:23 作者: 来源: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以后,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另一个是智能产品的性能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会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使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革。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同时,社会对智能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有数据显示,AI人才市场需要将上升至百万量级以上,建立完善的AI人才体系是推动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经之路。

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是一门跨学科性和前瞻性的技术,人才培育应打破常规,建立有别于传统培养路径的新型模式,“从娃娃抓起”,建立一个完善的AI人才梯队,才能使人工智能实现立体化的全面发展。

2017年,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及,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而且要进行人工智能竞赛。

在此背景下,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设立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中小学生赛道(福建省中小学生人工智能作品展示会),面向福建省全省中小学生,开展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项目评比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活动,旨在落实国务院有关加强人才培养的要求,布局省政府教育现代化发展格局,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挖掘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特别是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机科学、数学等相关学科,普及人工智能的科学及知识,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生赛道自开赛以来,共有490个参赛项目、1807人参与竞赛。其中,人工智能大类项目293个,计算机科学项目110个,工程学项目84个,数学项目3个。在经历初赛、复赛选拔后,最终55支队伍获得了评委推荐,晋级决赛。

“许多参赛作品灵感都源自生活,结合平时积累的人工智能知识,创意巧妙,设计精巧,不仅加深中小学生对智能创新的互动体验,更有利于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获得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发明的潜能。”中小学生赛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疫情无情人有情!”福州市井大小学的卢子钦、王子铭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树莓派等开源硬件装置设计制作的参赛作品《基于树莓派人脸识别及语音操控的医用配送车》,借助语音识别、语音播报和人脸识别等功能,能在减少医患接触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减轻医务工作者药品、食品、医疗垃圾等物品的配送工作。

卢子钦、王子铭说:“我们在为医务人员感到骄傲的同时更为他们的安全归来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我们的这款“人脸识别及语音操控的医用配送车”能为他们增加一些安全和减轻些许负担。”

“赛道点燃了创造的激情,让我们的科学梦触手可及!”参赛学生感叹道,参加此次比赛,不仅增长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生活中有很多麻烦,解决问题时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大胆用于生活,也许经过创新会有奇迹出现,而每个奇迹都掌握在我们手里。

来自福州市台江第六中心小学的郑晴天是智能垃圾投放系统—《追本溯源——有“主人”的垃圾》的研发者。郑晴天发现,刚引入时颇受居民好评的垃圾分类屋,由于设计和管理上的缺陷,开始不断地被“吐槽”,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家的作息习惯。为了使垃圾分类屋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在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郑晴天以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试验测试,通过向垃圾袋植入RFID可回收芯片,成功设计出一套智能垃圾投放系统。系统依靠人脸识别技术是居民可以随时使用垃圾分类屋,同时,系统借助语音识别功能可为垃圾投放者提供投放引导。此外,系统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RFID数据、投放时间点作为唯一性特征,提供投放溯源依据,可以有效追溯到垃圾“主人”,不仅方便人们投放垃圾,而且有助于规范、养成人们垃圾分类的习惯。

智能测温感应电梯、电梯智能紫外灯消毒系统、人脸识别口罩监测门禁系统……,你想知道还有哪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吗?

10月11日,中小学生赛道总决赛将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最终的总决赛冠军究竟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期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