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将迎来首位院士

2020-08-02 11:40:28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刘琳

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将迎来首位院士

他是状元王仁堪之孙王世真,抗日期间屡建奇功,还是“中国核医学之父”

福州新闻网8月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文 通讯员 凌波/供图)近一周来,《福州晚报》连续收到鼓楼区和仓山区读者推荐信,联合推荐状元王仁堪之孙王世真院士登上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螺洲陈氏宗亲会的4位陈姓老人,还结伴来到报社,讲述“中国核医学之父”的抗日故事。

王世真。

状元之孙 自小聪颖好学

王世真(1916—2016)是福州著名的名门世家——西清王氏子弟。西清王氏肇基福州,始祖是王旭窗,他原是江西省吉水县清江乡人,明嘉靖年间经营陶瓷生意,坐贾并定居福州,称为“福州西清王氏”。

王旭窗十世裔孙王庆云是王世真的高祖,他是西清王氏首位举人和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等职,政声颇佳。如今,成都、昆明、太原等地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庆云街”。王世真祖父王仁堪是光绪三年的状元;王世真的父亲王孝缃早年留学日本,曾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参加远东医学大会,也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王世真的母亲林剑言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曾孙女。

1916年3月7日,王世真生于日本千叶。两岁时,他随留学归国的母亲回到家乡福州市。

王世真幼年即在能诗会文的母亲课读下,学习蒙学经典。他自小聪颖好学,进了小学成绩突出。8岁那年,因在学校受了点冤枉,性格倔强的他拿了5块大洋,独自离家行至马尾港,坐船北上,到南京找行医的父亲。由此,他在南京完成中小学教育。

1916年,刚出生不久的王世真与母亲在日本千叶。

抗日英雄 建功卫生领域

17岁那年,王世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一年后,转学到清华大学化学系。

1935年12月,王世真投身“一二·九”运动,参加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奔走宣传抗日。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坚决不当亡国奴的王世真,辗转数省,后在著名化学家袁翰青的推荐下,任教于贵阳医学院。

抗战期间,战地救护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林可胜教授领衔的一批爱国医学专家组成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既组织人员奔赴前线救护,抗击日军的细菌战,又开展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王世真成为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化学组主任。

当时,中国抗日军队困于卫生设施落后,时刻受到斑疹、伤寒等流行病的威胁。从留学德国的一个哥哥的来信中,王世真知道德国军队使用的新杀虫剂DDT的化学结构。他马上动手合成,不久就向中国抗日军队提供了DDT杀虫剂。由此,他成为我国首次合成DDT杀虫剂的科学家。

王世真的科研成果,有效防治了流行病对军队的侵袭,对保住抗日有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忠诚博士 归来建设新中国

1946年,王世真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药理学,半年后转入美国衣阿华大学化学系。3年后,他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后,在衣阿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他与同事合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新中国成立后,王世真不顾美国当局的威逼利诱,冲破重重阻碍,于1951年回到北京,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由于他执意回国,夫人在美国遭到了软禁,后来辗转从芬兰坐船才回到国内与他团聚。

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王世真,感谢他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1950年,王世真在美国衣阿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工作。

“肺痨”杀手 中国核医学创始人

回国后,王世真克服科研条件差等各种困难,首次在中国合成抗肺结核的特效药“雷米封”。此前,被民间称为“肺痨”的肺结核几乎属于不治之症,每年大批国人因此丧生。“雷米封”的出现,使得中国肺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种疾病不再意味着死亡。

王世真是世界上最早参与研究放射性核素学事业创始人之一,有“中国核医学之父”的美誉。

王世真回国以后,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研制工作。他先后独立和带领研究室合成了200多种标记化合物,其中多为首创,3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他还研制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批放射性同位素测试仪、第一批放射性标记物、第一批显影实验,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从事核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同位素中心实验室,第一个将同位素应用于人体,而首位被试者就是他自己。

1998年,王世真领衔19位院士,建议并最终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国内第一个PET中心。他在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结合方面的研究,如放射免疫显像、稳核素的临床应用等,提高了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推动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发展。

王世真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核医学中心主任、卫生部原子医学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家在鼓楼 仓山人愿讲志士故事

王家世居鼓楼孝义巷。王仁堪是末代帝师陈宝琛夫人王眉寿的弟弟,这也是鼓楼和仓山读者都推荐王世真的原因。王仁堪去世后,陈宝琛为遂其心愿,在螺洲购房重修,接其子女于此居住读书,状元府保存至今。

今年9月3日,王世真将成为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上又一位科学家,也是第一位院士。螺洲陈氏宗亲会的几位老先生说,志士英名上墙之时,他们将带着乡亲来献花纪念,并愿意在闽海百年历史纪念馆讲述王世真一生的传奇。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